APP下载

台湾70后感慨两岸误解深

2009-12-08

环球时报 2009-12-08
关键词:观光客台湾人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 吴 薇

《我们台湾这些年》是一位台湾70后青年写给大陆同胞的家书,作者廖信忠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生动地讲述了30年来两岸关系的巨变以及岛内政局的风云变幻。这本书一推出,就受到很多大陆读者的追捧。12月5日,环球时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廖信忠先生。

台湾人对大陆的印象两极化

环球时报:您在书中谈到看电影《末代皇帝》时第一次看到北京故宫。一般台湾人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大陆呢?

廖信忠:很多台湾人没有来过大陆,对大陆的印象大部分来自电视上的大陆新闻、风情纪录片,或者旅游杂志上介绍的大陆景点。所以台湾人对大陆的印象非常两极化,一部分人觉得大陆就像电视新闻里常播报的充满黑心食品和偷抢拐骗,另一部分人觉得大陆非常繁荣,他们的印象基本停留在上海陆家嘴、外滩那种高楼大厦。如果他们有特定立场的话,就会选择收看有特定立场的电视新闻。结果导致对大陆印象好的就越觉得大陆好,印象坏的就越觉得大陆差。

环球时报:小的时候,大陆在您的头脑里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廖信忠:我对大陆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大陆是一片蓝色的海洋,大家都穿蓝色的衣服,骑着自行车,女孩子都留着两根辫子、穿着大花的棉袄。刚开放的时候,台湾播过一些台湾人到大陆的连续剧,里面有大陆的表妹之类的,基本都是这种形象。有意思的是,这种印象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还存在于一些台湾人的头脑里。

第一次到大陆就震惊了

环球时报:1999年您第一次到大陆,当时感到震撼吗?

廖信忠:没有到大陆之前,我对北京的印象只有三种建筑物,胡同、故宫和军事博物馆。等第一次到北京,从机场高速进入东三环,我整个都震惊了,心想怎么会有高楼大厦出现啊,而且建得那么漂亮、那么现代化。其实那时候我对大陆已经很有兴趣了,读了一些有关党史、中国近代史和大陆概论之类的书籍,并且一直在看大陆新闻,自觉已经很了解大陆,但等真正到了越来越多的地方才发现,我越来越不了解大陆了。大陆实在太大了,很难用几句话或一本书来概括。

环球时报:您写书也是受到两岸人民互不了解的触动,有什么具体事件吗?

廖信忠:我有一个大陆朋友,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坐火车,遇到了一位来自台湾的乘客。他当时第一反应不是说他是一个台湾人,而是国民党敌特来了。你也知道,当时一些大陆人心里有一个刻板印象,好像台湾只有一种人,就是国民党敌特人员或反动分子;他们不知道,其实1949年跟随国民党到台湾的人只占人口的1/10而已,大部分还是土生土长的台湾百姓,与国民党敌特实在扯不上关系。即使到了前几年,还是有大陆朋友问我,坐火车能不能到台湾啊?有一次,我在大陆西北遇到一位老者,他问我台湾现在解放了没有啊?这些问题似乎有点可笑,但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大部分的大陆朋友对台湾的印象其实很模糊。

环球时报:您觉得大陆人对台湾几个比较大的误区在哪?

廖信忠:国民党敌特当然是比较早的误区,现在有个比较大的误区是很多大陆朋友觉得台湾人很有文化,温文儒雅有礼貌,对此我不否认。但大陆一些文化人对台湾有所谓的知识分子情怀,认为台湾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他们到台湾都会去诚品书店,而且一定是半夜去。其实,他们没有看到另外一面,台湾也是一个很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另外,大陆一些媒体的宣传好像台湾人整天都在搞政治,其实老百姓还不是每天该干嘛干嘛。

环球时报:您在书中谈到台湾小学生的一些选举实践,选举对台湾人的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

廖信忠:刚开放选举那几年,大家的反应当然比较激烈,因为支持不同的候选人,甚至会闹到夫妻吵架、兄弟反目、朋友绝交。但台湾百姓这些年一直在学习,大家变得越来越包容,真的比较热情比较激进的只有选举那几天。其实,台湾人现在都不太喜欢讲政治,聊天也尽量避开政治话题。但很多台湾人在大陆被问过最多的问题就是:你是蓝还是绿,你支持“台独”还是统一?其实台湾人谁理你这些问题啊,坚定的蓝或绿只是少数人。

环球时报:现在大陆对台湾的意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廖信忠:2000年之后台湾兴起了大陆热和上海热,大家蜂拥跑到大陆。除了经济外,还有一些生活上的影响,比如很多大陆配偶嫁到台湾,生育“新台湾之子”。还有一些依亲的大陆人到台湾,也在军队中服兵役等。我在新兵中心就认识这样一个人,他的待遇和台湾人一样。

陆客做的事会被特别放大

环球时报:您的书只写到2007年,如果写2008年,您会写哪些内容呢?

廖信忠:2008年我开始写《我们台湾这些年》,那时候我已经到了大陆,很多问题的视角是我在大陆看台湾。不过3月马英九当选,我就知道两岸关系会有很大的质变,一定会越来越好,所以真的要写,我会写大陆观光客赴台旅游、台湾人对这些观光客的反应以及直航之类的,总之就是与台湾人生活直接相关的事情。

环球时报:台湾人对陆客怎么看呢?

廖信忠:除非是观光相关产业,如餐饮业或旅馆业等,一般民众其实对陆客是无所谓的。不过台湾人普遍崇洋,看不起比自己落后的地区,现在大陆越来越富,一些人心里难免有点酸,好像就等着看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来,所以大陆观光客做的事都会被特别放大,比如说到便利店买东西杀价、嗓门大等等。像之前在野柳,有大陆朋友在上面刻“到此一游”之类的,台湾媒体就铺天盖地地报道,搞得那个人还出面道歉。其实野柳那边台湾人自己刻字更多,也没见有谁去管。甚至我听说阿里山等景区还有专门的网站告诉台湾民众,哪一天大陆客会比较集中,就像天气预报一样,台湾人就会避开那些日子。

环球时报:大陆流行文化在台湾如何?

廖信忠:单就流行文化来讲,如果真想在华语文化圈爆红,一定先到台湾重新包装,因为台湾一直是华语流行文化圈最重要的阵地。像在台湾最红的大陆明星那英,当时到台湾还是重新包装,发行了好几张专辑。所以在流行文化上,我觉得是台湾在影响大陆。当然,台湾也播了很多大陆电视剧,大部分是历史剧,像《三国演义》、《康熙王朝》和《乔家大院》等,在台湾中老年人中间还是蛮有市场的。▲

猜你喜欢

观光客台湾人环球时报
菲警方逮捕4名台湾人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