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市:可疑的繁荣

2009-12-07乔晓会王晓璐

财经 2009年15期
关键词:A股基金

乔晓会 王晓璐

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了市场的繁荣,但代价是什么?

《财经》记者 乔晓会 王晓璐

“最近你看过那些照片没有,一位英国摄影师拍摄的肥皂泡破灭的过程?”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说,“货币政策是否转向,就像捅破股市泡沫的那根手指。”

对于不断走高的A股市场,监管当局已有所警觉。

7月8日,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新规,禁止银行理财资金以任何形式投资于二级市场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几天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中心接到银监会的禁令,停止为信托公司开设任何新的证券交易账户,这意味着,借道信托参加打新股之路,已被阻隔。

7月9日,央行宣布6月新增信贷高达出人意料的1.53万亿元,当日央行亦高调恢复一年期的央票发行,发出货币政策微调信号。

然而,这一系列政策利空很快被冲淡。7月7日和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两次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高层定调后,市场对政策预期明朗。经历短暂的观望之后,市场乐观情绪再一次高涨。

7月15日,沪深两市延续前一日的势头,再次上扬并创出自去年底反弹的新高。上证指数收于3188.55点,深成指数收于13079.26点,成交量也较前一个交易日增长超过10%。值得注意的是,当天正值融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成渝高速首发申购。面对这一上规模的IPO,市场全无惧色,绝尘而去。

政策的狂欢

“市场表现已经充分反映了公司对未来的预期,但我们又怕踏空市场。”国内一家大型券商自营部门人士坦言内心的矛盾。

从去年底至今,上证指数上涨超过75%,涨幅居全球主要股指首位。一些个股涨幅超过100%、200%并不鲜见。根据中金公司统计的数据显示,自年初至7月初,银行、汽车、煤炭、工业等板块的涨幅均超过100%,而有色金属和房地产板块的平均涨幅甚至超过150%。

借着市场整体大幅反弹,机构投资者的表现亦很强劲。

7月13日,汤森路透集团旗下基金分析公司理柏(Lipper)发布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股票型基金上半年平均业绩大幅增长50.67%,QFII A股基金上半年的业绩更扬升62.79%。

与公募基金相比,一些私募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更高,超过100%收益的也不在少数。“一些私募基金已经离场了,它们明年不做投资都够了。”前述上海私募界人士说。

不过他表示:“我们还是满仓,只要货币政策不发生明显转向,市场就不会大幅下跌,如果我们现在不做,一旦市场上涨,客户评价也会给我们压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市场达到3000点之后,大家都較为谨慎,但也不认为会有明显的下跌,市场在震荡中还存在机会。

有从券商转到私募的投资人士向《财经》记者分析,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只要有钱就会投资,只不过是仓位大小的变化,只有市场明显转向才会大幅减仓,所以公募基金现在没有理由撤出;私募基金有部分人士由于上半年收益很大,退场也合情合理,但也有不少人坚守等待进一步扩大收益;相比而言,散户投资者大幅获益的较少,而新进入的,则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普通居民入市的欲望渐强,加上对未来通胀预期,储蓄资金大有加速流入资本市场之势。从刚刚公布的6月数据看,活期存款的单月增量首次大于定期存款。7月A股开户数和基金开户数不断创出近几个月新高,7月第二周基金开户数创出了17个月来的新高。

中金公司在7月6日做出的投资策略报告认为,应该关注居民储蓄活期化迹象,一旦趋势形成将使得大盘未来面临加速上涨。

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于军坚持从基本面来分析市场上涨的合理性。他认为,尽管上半年宏观经济出现好转,但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数据还是负值,这说明工业品的价格仍在触底回升的过程中,一些中游行业公司的中期业绩不太可能出现明显的改善。随着二季度宏观经济的复苏,投资者已经上调了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目前的股价已经提前反映了部分企业下半年业绩提升的影响。

不过,针对从去年底至今的A股市场的大幅反弹,几乎无人否认是信贷资金投放过大,导致部分资金流入市场所致。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总量已达到7.37万亿元人民币,是去年同期的2.3倍。但究竟有多少资金流入股市,则是一个无法准确计算的谜。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研究报告中称,政府可能会很快结束大规模推出经济刺激的阶段。然而,考虑到持续疲软的出口及全球经济前景,决策者们不会明显改变宏观政策取向。

加拿大鲍尔投资集团伍海俊7月14日说,很多机构最近都在研判中央政策走向。当前最重要的参考因素,还是政策。

维稳之名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股指之时,证券监管部门继续着对市场的“呵护”之情。

在新股发行重启之后,监管部门刻意地避开大盘股先行,而是选择批准了三家中小板股票,融资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下,在试探市场没有大的反应之后,才批准融资规模17亿元左右的成渝高速在A股发行。而后,融资规模420多亿元的大盘股中国建筑,排队等候了一年多后,终被准许发行,7月14日开始进入路演阶段。

暂停近十个月的公司债也重启发行,上海豫园商城7月15日公告将发行10亿元公司债。

一位投行人士此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坦言,监管部门控制市场融资,主要是担心市场会下跌,维稳是主要目的。

控制融资节奏,令新股表现再次如发行制度改革前疯狂。7月10日桂林三金(深圳交易所代码:002275)挂牌,开盘报每股32.50元,较其每股19.8元的发行价上涨64.14%,最高上涨至每股39元,触发了涨停限制。

同一天挂牌的万马电缆(深圳交易所代码:002276),开盘报价22.50元/股,较其11.5元/股的发行价上涨95.65%,开盘后继续上涨20%,同样也触发了涨停限制。

7月17日,万马电缆在上市交易五日后,因股价剧烈波动进行停牌自查。同日,IPO重启第三单家润多(深圳交易所代码:002277)挂牌上市,开盘报价40.00元/股,较其19.58元/股的发行价上涨104.29%。

准备了九个月之久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在定价制度和网上网下申购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精心的安排,所有目的就是为了缩小一二级市场的巨大差价,解决这种中国股市的特有现象。而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和家润多以自身的表现宣告了这一改革的破产。

一位大型投行股票销售交易部人士表示,从桂林三金、万马电缆的IPO情况看,目前实行的新的发行体制做得都是一些技术操作上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控制发行节奏和规模会人为导致市场爆炒个股,这个道理很简单,供不应求,自然会追炒新股。这是必然的结果,也是常识。”这位人士说。

实际上,市场并不关心从6月下旬开始启动的新股发行,虎头蛇尾的改革、资金面极度充裕的现状,使得A股市场不费吹灰之力便连连创出新高。

不仅如此,牛市再度复制了资产重组概念的奇异景象,一些壳公司的“超额利润”令人瞠目结舌。

在发行审批仍未放开、上市公司难于正常退市的固有格局下,壳资源身价暴涨,内幕交易横行,对市场的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已经造成极大伤害。

比如,*ST九发(上海交易所代码:600180)之前就屡有重组传言,近来重组注入山东南山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资产,亦涉嫌有神秘资金提前进入。*ST九发连续30个涨停,已经创下ST金泰42个涨停板后的第二记录。此种异象充斥市场,已令投资者见怪不怪。

再如,融通基金“老鼠仓”基金经理张野,虽被行政处罚,但其所操纵却不属其实际控制的账户“周蔷”,并未遭到彻查,背后实际控制人是谁,至今不了了之。

货币现象

3000点后的A股向何处去?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之视为货币政策的副产品。

“我们至少在三季度前不担心市场会大幅下跌,但四季度需要观察。至于明年怎么样,个人较为悲观。”前述上海私募人士直言。

截至7月14日,沪深两市已经有769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中267家业绩改善或提高,占比34.7%,31家持续盈利。

于军表示,从已披露的业绩预告看,上市公司整体中期业绩如果能够超预期,超出预期的部分也不大。

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分析师桂浩明认为,在上半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预期,支撑了行情,但下半年,这种预期的提高趋势能否保持是个疑问,其本质是实体经济何时能显现全面向好迹象。目前由于价格指数下降,外贸出口仍无起色,企业利润改观还存在问题。实体经济不确定性,对股市的运行有负面影响。

他表示,短期来看,投资者都是带着预期来看市场,但是这个预期一旦不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企业利润,高估值的市场肯定是撑不住。大盘在3000点已经充分体现预期,再向上就没有任何支撑了。

前述上海私募人士甚至表示,在当前情况下,按估值投资已经失效了,市场如果继续上涨,谈论估值没有任何意义。言外之意,整个市场已经超出基本面价值。

理柏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上半年大规模的货币信贷投放为历史罕见,反映了中国现行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性充沛。不过未来人民币信贷增长若持续迅猛,引发通胀、坏账和资产泡沫的风险将相应增加,值得后续关注。■

猜你喜欢

A股基金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2014年A股涨跌幅、换手率排名
一月A股龙虎榜
一月A股龙虎榜
2013年A股大股东增(减)持排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