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五步教学法”初探

2009-12-03李月英

甘肃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

李月英

〔关键词〕 导读;导思;导议;导结;

导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2(B)—0057—01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标,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我们历史教师亟需解决的一个新课题。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尝试采用了“导读——导思——导议——导结——导练”师生双边密切配合的“五步教学法”,实践证明,此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很有帮助。

第一步,导读这里说的导读不仅仅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而是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自读和课后自学三方面。课前预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前,自己先主动学习新知识,并作一定的预习笔记,如划出重难点、提出有疑惑的问题、解决书上的习题等。进而带着预习结果听课。实践证明,学生有备而来,主动接受知识的效果明显优于没有预习,被动接受知识。课堂自读是指教师在讲课时,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内容,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课文的重要方式。当前历史教材编写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图文并茂,并补充了大量的材料内容,但这些内容,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讲述,因此,就需要学生自读,以便加深对教师讲述的理解。自读的方式有默读思考、朗读讲述和朗读记忆等。课后自学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给学生发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布置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如让学生写历史小论文、调查当地历史地理的变迁、收集历史老照片、上网查找和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等。这样做既寓教于乐,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步,导思这一步可以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头戏,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工夫,吃透教材,并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每一课,提出一些层层推进、不断向教学目标靠近的诱导性问题。以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例,我在上完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这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掌握有关拿破仑的更多知识,以便给予拿破仑一个客观的评价,我打破常规,马上把本册第23课《世界文化的杰作》中有关“著名音乐家”的内容提前进行讲授,让学生自己学习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并回答问题:这首交响曲是专门为谁而写的,后来贝多芬为什么把总谱扉页上写的“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改写成“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呢?通过前后两课知识的学习,学生就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拿破仑了。然后,我引导学生得出评价历史人物的三个步骤:1.他是什么时候的人;2.他做了什么事;3.给他一个恰当的结论。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学任务就在师生交融的氛围中愉快地完成了,也使“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旧有教学模式成为了历史。

第三步,导议这是发挥教与学两个环节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史兴趣及将一节课推向高潮的关键。在诱导学生思考阶段,往往会出现教师在诱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近时,学生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对学生的发言也应予以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第四步,导结即教师简明扼要地引导学生将所学过的内容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方式可以是教师唱独角戏,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总结等。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的《甲午中日战争》为例,我是这样唱“独角戏”的:“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一场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用彩色粉笔划出战争性质)。在战争过程中,虽然也涌现了一批爱国将士,但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致使中国战败(划出重要历史人物)。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划出战争结果)。从条约的四个内容我们可知其给中国造成的巨大危害,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划出《马关条约》的影响)。后来又是什么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呢?下一次课我们再了解(留下悬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时应以板书为基准,边总结边用彩色粉笔勾勒出应理解的、应记忆的知识点。这样做既给学生留下了直观的印象,又使其理清了知识间的因果、逻辑等关系,最终对知识线索、内容的理解记忆也就加深了。

第五步,导练这是巩固、强化知识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能否灵活运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不应局限于课本上的练习题,更不能单一化,应对各种训练方法进行优化设计,综合运用,使之成为课堂的有益补充,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的优化训练方法主要有: 1.选择;2.填空;3.连线;4.例举等。实践证明,多种训练方法交叉进行,长期坚持,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五步教学法
谈五步教学法在中职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自主型“五步教学法”研究
高中物理试卷讲评课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
基于生态学的大学语文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