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朗读教学 提高语文素养

2009-12-03潘鸿伟

甘肃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重视朗读小学语文教学

潘鸿伟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2(B)—0047—01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捷径,是学生亲近文本、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朗读训练是学生眼、口、耳、脑并用的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记忆,对巩固字词、提高表达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时,朗读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加强朗读教学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

一、通过朗读理解文章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讲少读、重讲轻读,甚至只讲不读的现象仍十分明显。许多教师误认为只有把课文内容讲清楚讲透彻了,学生才能理解,才算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朗读可以安排在课前或是课后去进行,不愿占课堂时间,这其实是不可取的。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从语文的角度看,一篇文章总是由生疏的语言与熟悉的语言融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的语言实体。对一些生疏的语言,只有通过认真读原文原句,借助其所处的语言环境,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无声的读和有声的读相结合来切实理解课文内容。(1)通过无声的读,从语义上理解那些生疏的语言的意义。如,我和他仿佛年纪,意会一下就知道“仿佛”是“差不多”的意思;(2)通过有声的读,从语言、语气上感知那些生疏的语言的意义。如,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把“我”的重音读出来,就可知道是在批

评“你”的记性不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读中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二、借助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朗读的过程是理清文章脉络、分清文章层次的过程。朗读要做到“声情并茂”,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文章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意境等。如,教学《麻雀》一课,《麻雀》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很感人。对这样一篇情感浓烈的文章,主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验课文所描述的环境,感受老麻雀不惜生命去救小麻雀的精神,进而体会母爱的伟大。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其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通过朗读入情入境

朗读要达到绘声绘色,娓娓动听,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停顿、快慢、高低、轻重、语调等。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用声音表情达意,即“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含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筋骨里”。如,教学《高粱情》一课时,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家乡土地贫瘠一段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用舒缓、低沉、有力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环境的语句,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学生身临其境,仿佛和作者一样置身于灰茫茫、十分贫瘠的土地上,目睹高粱正直的秆、血红硕大的穗头。通过朗读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从而使其对课文加深了理解。

猜你喜欢

重视朗读小学语文教学
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分析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