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焕发语文课堂的生命异彩

2009-12-03

甘肃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心灵生命课文

唐 娴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搜集信息;

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2(B)—0046—01

儿童的眼里有一汪鲜活的清泉,期待着教师精心的呵护;儿童的心灵是一方纯真的净土,渴望着教师真情的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走进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心灵的智慧之火,精心呵护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异彩。

一、 引导学生搜集信息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信息就是资源。只有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植于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利用多种有效途径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诸如《美丽的武夷山》《庐山的云雾》《黄果树瀑布》等写景美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课前,教师可以把搜集图片的有趣任务布置给学生去做。上课伊始,学生自豪地欣赏着自己搜集到的一幅幅美景,对课文中所描写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入情入境,达到了“口味开而意先行”的目的。

二、 引导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头脑中的一个个小问号就像一个个小钩儿,勾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心理渴望。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同时教师要以亲切的微笑、真诚的目光,使学生消除疑虑,并以激励的语言、恰当的体态、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想问、敢问。

例如,在教学《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时,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一个学生马上质疑:“老师,课文中的内容不合理,社会老师告诉我们,地球是圆的,那么,绕地球一周之后,不是可以回到原点吗?怎么会越走越远呢?”这一质疑,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学生们争论不休。这时,我提醒学生结合文章体裁思考。之后,学生明白,这是一则寓言,并非真有其事,确有其人。

三、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适当地把一些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再学习再创造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多看、多动、多思考,满足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知识、智慧就是在互相质疑、探讨中产生、形成并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消除了惧怕交往的心理,学会了与同伴交往沟通,还懂得了热心互助、以诚相待。实践证明,通过讨论、启发、交流,不仅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提高了学生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思维以及社交能力。在教学中,合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优、中、差生互教互学,互相评议,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人人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之中。

四、进行真诚的评价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真诚的评价,有利于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给予较高的期望,要表扬他们独特的看法和思维。对于那些中、差生,教师要用微笑、眼神、手势鼓励他们积极举手,大胆发言。即使他们回答有误,也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而是启发他们“再想想”“再试试”。这样的评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在进步。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历程。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激活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心灵激动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的人格,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异彩。

猜你喜欢

心灵生命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唤醒心灵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