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改变组织教学过程的尝试

2009-12-02杨代雨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程交流

杨代雨

教师在教学中的定位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鼓励学生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快乐。我认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是关键。

一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完成课堂角色的重新定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我们必须为孩子搭建这样的平台,让学生的的主要的智慧努力不应当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也就是要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充分信任学生,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基于此,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数学课堂上的随堂练习、测试、评价、反馈都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识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还给学生话语权

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第一、把握学生思维走向,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吃准、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双重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教路,更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教师能基于课本知识进行组织教学优化设计,对一些问题及问题的问法,精心锤炼,并预想学生可能的问答。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寻找问题的起点,问得太高,太低都不利于学生,要及时从学生的各种表现上摸清学生的思维走向,特别是对具有较强发散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既要给学生充分有效的思考时间,又要把握合作讨论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第二、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释放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作出不同的决定;同时鼓励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勇气。教师还要允许和接纳学生的学习错误,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坦然面对错误;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使用鼓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课堂用语,直接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常常多用些鼓励性语言具有激励的作用,可促使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和成就感。课堂用语寄托了教师对学生的期盼,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期待着我,相信我能成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斗志”。

第四、充分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新课标中情感和态度方面要求学生能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这恰恰是当前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引起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三、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新的机会

所谓“教学”,就是根据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以使他们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新的经验。因此,有效的教学组织能够为学生创设出更加适当的学习情境。如何判断我们为学生创设的学习情境是否有效?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学生在这样的实际情境中,是不是能够得到多样化的“机会”。

1.选择不同的学习进度的机会。日常教学中教师总会为课堂上无法让全体学生保持同一进度而伤脑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掌握学情,明确各类学生的学习目标,在课堂练习、分组讨论中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对例题的讲解、习题的编排都要有梯度,尤其是对作业的布置更要分层分量,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必需的数学知识,而不至于造成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2.参与的机会。“参与”的前提是主体位置的平等,它应该是学生、教师个性的真正交流,我们要创设主体参与型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变成多种感官的活动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行为参与表现有:

(1)质疑—动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疑,随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2)讨论—动口。讨论是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好形式,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讨论要把握奇迹,应在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讨论。讨论时鼓励人人参与,人人平等,自由发表见解,共同协作,合作解决问题。

(3)操作—动手。课堂教学主张学生动起来,教师预设一些可以动手操作的小实验,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有利于学生加强感性认识,是课本知识经验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对学生关爱、宽容、等待、激励,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程交流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如此交流,太暖!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交流平台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交流平台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