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循序渐进的数学教学过程

2009-12-02孙建春

关键词:射线线段人教版

孙建春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基础上的交往、互动,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组织教材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学生自学、讨论形成的安排和指导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使之循序渐进

《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可以有多种编排方式。而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信息来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已成为现代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不能一味照本宣科。

1.结合对学生初始才能的估计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每个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不尽相同,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对教学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初始才能的估计,对已开发出来的课程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重组。而不再是一成不变地“复制”教科书。如笔者在教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整式》时增加了“代数式”的教学,如此重组有助于学生对“整式”的理解。

2.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认知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教师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时要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认知能力,根据课程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逻辑关系,将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前后顺序进行合理调整。如笔者在教九年级教材时,结合学生认知和教学需要,我把《锐角三角函数》、《相似》调到上学期与《圆》一起教学,把《概率初步》放到了下学期与《视图与投影》起教学,收到较好效果。

3.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应注意的问题

重组教学内容要注意单元和课题之间存在着的联系,斟酌课程内容、单元内容和课题内容之间的关系,使课堂学习任务的开发与分析达到前后呼应、相得益彰的效果。同时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要按照《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得到一定的训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进入初一,学习内容从算术过渡到到代数、几何,这需要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对其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1.“实验——探究”过程。新课程的课型基本都有“实验——探究”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由课本的引例来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从而自主探究课本知识,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如笔者在教人教版七年级第四章《直线、射线、线段》时,先结合课本第124页引例提问:要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面上,至少需要几根钉子?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气氛非常热烈。

2.“体验——感悟”过程。体验与感悟时刻伴随着人的认识过程。就学习而言,体验和感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消化后的内心反省、内在反应或内在感受,是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在自学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悟,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以促使学生的心理真正发生变化,使学生增强信心。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级第四章《直线、射线、线段》时,学生动手操作后,我再提问他们由操作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思考、互相补充,真正理解了“直线公理”。

3.“发现——构造”过程。在达到前两个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去得出结论或总结规律。这一过程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已知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事实或现象,形成概念,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使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创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级第四章《直线、射线、线段》时,在学生探究“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过两点、过三点呢?……”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过n点最多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可让他们发现新概念,总结有关规律,并自己制作模型和学具,自己规划、设计,确定探究性小课题。

三、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课堂教学过程改革的第一步是我们教师下决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足够的可能性。但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时,流于形式,。如教人教版七年级值线、射线、线段》直接要求学生讨论直线、射线、线段可怎么表示;八年级《函数的图像》要求学生讨论反比例、二次函数的图像,这种没有必要或超前的讨论表面很热闹,实际学生无从下手,其效果、收获可想而知。事实上,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个教育核心理念出发,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使议论深入展开,我认为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首先是问答式,教师简单的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动手探究可直接得到答案,如人教版七年级《直线、射线、线段》教师可要求学生先看书第129页的图4.2—3、4.2—6、4.2—7,讨论直线、射线、线段可怎么表示,有几种方法,学生通过看书、简单讨论即可得到答案。

再次,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再联想延伸,产生新的问题或答案。如教《直线、射线、线段》,在讨论“直线、射线、线段可怎么表示,有几种方法”后,继续要求学生讨论“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应注意什么”?学生需要认真读图,仔细思考,深入讨论才可得到答案。

最后,教师提出一个较大的议题,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重要的是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依自己的思路,自由的发表见解,相互启发,讨论甚至争辩,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这些问题逐步深入,不断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同时、发现并提出新问题的强烈欲望。如人教版七年级《直线、射线、线段》,在讨论“直线、射线、线段可怎么表示及注意点”后,要求学生讨论“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此议题涉及到:图形、表示方法、端点个数、延伸方向、可否延长、度量等多个方面,学生不易考虑全面。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如延伸、延长的区别)加以讲解、点拨。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掌握主动权,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学生思维,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还可避免议论时平铺直叙,学生讨论冷场,或由几个尖子生包场的现象发生。

猜你喜欢

射线线段人教版
多维空间及多维射线坐标系设想
一次函数助解线段差最大绝对值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线段图真好用
如何确定线段的条数
话说线段、射线、直线
观察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