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009-12-02陈文伟

关键词:习惯数学教师

陈文伟

“你怎么没做作业?”

“你怎么又没订正?”

“你的错题本呢?”面对这个让我头疼的学生时,好脾气的我总是会控制不住。他是我班上的一个学生。刚进高一,进取心还是蛮强,但不知为什么,上课总不能全神心地听课,作业不按时交,对于各种任务都是拖拖拉拉,甚至不做。自然,考试成绩也不理想。但可以发现,他是有能力去学好的。

其实像他这样的学生在我教室里为数不少。相对于初中来说,高中的数学知识难度大,思维容量大,题目综合性强,课外练习量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性。所以对于才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数学是一个“很难啃的骨头”。于是,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很头疼。于是抄作业,不交作业等现象还是屡见不鲜。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发现,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可能为:学习动机不正,学习能力不够,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耐挫力低,学习焦虑等,而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后就外显为不良的学习习惯,经常的上课不听,笔记敷衍了事,作业不交等。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应用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策略,使之形成为稳固的数学学习行为,最后使之成为习惯。

在心理学中,习惯是指经过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是人们经过长期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从习惯的形成来看,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系统。这样,当个体在同样的刺激情景下,条件反射系统就会自动地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反复练习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行为模式。简言之,就是那些经常表现出来的较固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可以使学习变为一种自动化,省时省力,但却可以轻松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实现新课程中提倡的“授之以渔”,教会学生会学比教学生学会更加重要。

有研究表明,高中生入学后的第一年是学生数学学习感到困惑、迷茫的时期,却也正是改变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高一学生的学习习惯水平尚未定型,还处在变化发展中,因此,对高一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培养、训练,还为时不晚。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受益三年。因此,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到底有多少行而有效的措施呢?在这里提点个人意见。

从内因进行思考,就是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就是动机。一个积极的动机,可以引发某些活动,可以指引着活动的方向,对活动具有维持和加强作用,强化活动以达到目的。所以一种习惯的养成必须有着一个强大的动机支撑。因此,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系统尤为重要。所以在此理论基础上,我将提出来的具体的习惯行为,结合几个方面,让学生来制定每天的幸福指数,即达到各项目的的程度,以及努力指数,即自评对于制定的目标努力的程度。让学生每天完成“表”,明确自身的目标,从而激发动机,外显行为。

虽然,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己,但系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获得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辅导与教学中,对学习习惯进行更多的干预与督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性,最终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首先,对于学习习惯的细化与具体化。从个人以往经验看,在这一时期内,首先要明确提出预习、复习、听课、记笔记、独立思考,错题集的及时整理,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的具体要求,制定较为详细与严格的目标准则。例如:新课之前应该做什么?如何记笔记?如何对待和解决作业中的困难?如何有效利用错题集?如何反思与总结等等?每一阶段之后,一方面要求学生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手段,特别要注重及时总结自己成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并不断强化自己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更要求学生会针对自己的不足,采取补救措施。

其次,及时的反馈和强化。制定相关的目标之后,就应该制定相应的反馈机制,进行强化。所谓强化,就是指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的概率的过程。而这其中又可以分为奖励与惩罚,对于出现的行为是所要求的目标行为,那就给予奖励,如没达到的,给予惩罚。但这其中要选择合适的反馈方式,使训练发挥效力。当然这些方式必须与学生达成一致,才会取得其积极配合。此外,还必须强化及时,在学生表现出某一具体行为之后,立即给予奖励,在违反某些规定之后,立即给予惩罚。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就事论事,与学生实际的行为相一致,使学生感到自己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或是无怒于接受这种惩罚。当一个行为比较稳定地建立起来以后,应继续进行间歇强化,并周期性地对行为进行评估,将具体强化物转变为社会性强化物。介于此,我与前面所提到的那个男生制定关于笔记记录的行为训练方案。每天检查,达到标准,对其表扬;未完成,则给予一定的惩罚。开始是每天检查,在有一定的成效之后,延长至每星期,在达到一定效果后,间歇强化,延长强化间隔,从每天到一个星期到一个月。在期末考试中,该学生数学成绩由不及格达到八十五分,进步显著。

在一套明确的行为训练机制下,只要各方面严格按照标准来实行,相信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做为教师,合理地分析教材,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使教法富有启发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教法中渗透学法,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有效做法。

首先,教师要努力改变教育观念,树立习惯养成个性化意识。进入高中之后,发现男生在空间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占优势,女生在记忆能力、形象思维等能力占据优势。故在数学这种数理逻辑和计算为主的学科上,男女生开始出现了差异。而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因此,依据不同的思维特征,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习惯养成方案,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相信女生也可以学好数学,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数学上绽放自己的光芒。

其次,科学选取教学方法,激发习惯养成。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一味地讲授,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学生会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对学习的厌恶和抵制则日盛一日。但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因此,一个好的数学教师,是会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在此的学习习惯养成。

再次,运用情感原理,推动习惯养成。教师应该更加注意那些在习惯养成中较为困难的学生。他们与一般学生相比,在对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上有着更迫切、更高的要求,他们能从教师对他们的一言一行中了解到对其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对他们给予更多尊重与交流,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降低自己的高度,与他们平等地交谈,关心他们所想,去倾听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想法,都可能为其在习惯的养成的起到推动的作用。

因此,内外因共同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习惯,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快捷的反映,同时可以提高注意的分配的广度,实现动作技能的完善,从而促进学业成绩的真正进步。

猜你喜欢

习惯数学教师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好习惯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