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信息技术课程与“三生教育”的整合

2009-11-30丁健宁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7期
关键词:三生教育目标信息技术

丁健宁

一、信息技术课程与“三生教育”的关联

1.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信息技术课程是以电脑及网络为载体,以掌握电脑和网络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动态交互性的特点。动态交互性使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更加及时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及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现实问题。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够更快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情景再现的功能。情景再现功能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和模拟显示功能,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主要方面。通过虚拟现实和模拟显示,可以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理论和用语言与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并在需要的情况下适当加入音响效果,使学科内容变得直观、有吸引力,有利于强化记忆。

最后,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教学资源丰富的特点。教育素材的丰富多样,教育形式的不断更新,使课堂更加有活力,更加有吸引力。

2.“三生教育”的内涵及授课特点。“三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人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对学生基本生存技能的培养,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活观念,确立学生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三生教育”是教育基本目标的回归,也是一种最贴切的素质教育。“三生教育”体现了教育活动的人性化和人文关怀,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三生教育”是和学生的生活相关度很高的一门课程,具有求真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体现出更多的交互性和情景再现,使学生对教育内容感同身受,使每个学生能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地理解教育内容。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在课堂中,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主要性质和基本过程是很不相同的,它们在智力发展和认知功能中的主要作用也不一样。大量的材料是通过接受学习获得的,而各种问题则是通过发现学习解决的。”而“三生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增加实践在“三生教育”中的比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要以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根本,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础,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为核心,以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行统一为关键,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要彻底改变单一灌输式、简单说服式、被动接受式、整齐划一式的方法。”

总之,应该让学生在“三生教育”学习过程中以“发现式学习”为主,由单纯的理论学习,转为知行合一,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这既符合“三生教育”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使其与“三生教育”关系密切。从本质上讲,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目前及将来所有人生存、生活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三生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明确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中也包含了“生存”、“生活”的内容。因此,“三生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对教师来说,将信息技术课教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形成获取、传输、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这本身就是在进行“三生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应利用这种优势,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融入“三生教育”的内容。

4.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使信息技术教育和“三生教育”具有整合的优势。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年龄不同,其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和注意转移的品质不同。初中生虽已能注意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结论,但仍偏重于直观形象的东西,因此,对初中生来说,如何讲解教材是吸引学生注意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学过程的活泼、丰富、直观。而信息技术课程的直观性、动态交互性特点则能很好地满足这个要求。

二、信息技术教育与“三生教育”整合的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与“三生教育”课程整合,即把信息技术教育与“三生教育”课程综合起来考虑,使两者的教学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从而产生最好效果,既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又更好地实现“三生教育”课程教育目标。

1.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和“三生教育”课程标准,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交叉点。如初中“三生教育”课程第13课——《学习成就未来》的教学目标是:懂得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理解学习与幸福生活的关系。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目标的第一点要求是: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前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后者则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两者之间有明显的交叉之处——学习生存本领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据此整合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案。

2.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三生教育”内容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之中。如“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要求学生练习搜索诸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身体健康的标准”、“地震时逃生的方法”等词条,这样一方面完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通过网络学到一些“三生教育”课程目标要求的内容,一举两得。又如在教授绘图软件使用方法时,可以布置如制作母亲节贺卡、感恩节贺卡之类的作业,使学生在掌握绘图技术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感恩教育。

作者单位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一中

◇责任编辑 矣 勇◇

猜你喜欢

三生教育目标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大学生“三生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