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梨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

2009-11-29胡红菊杨晓平张靖国陈启亮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糖酸单果可溶性

田 瑞,胡红菊,杨晓平 张靖国,陈启亮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209

梨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

田 瑞,胡红菊,杨晓平 张靖国,陈启亮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209

测定了‘清香’、‘新雅’等26个梨(Pyruspyrifolia)选育品种(系)的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糖酸比等8个主要品质因子,采用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法将上述8个相关的随机变量压缩成5个综合变量,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确定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可滴定酸、果肉硬度为5个具有代表性的品质评价因子。

梨(Pyruspyrifolia);品质;评价因子;选择

梨(Pyruspyrifolia)果实品质是决定梨果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但影响果实品质的因子很多,且各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和相对独立性,给综合评价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寻求一种简便评价果实品质的方法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鲍江峰等[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脐橙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魏钦平等[2]采用聚类分析法对苹果品质评价因子进行了选择,黄曙光等[3,4]运用多维价值理论对梨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了评价。上述研究都是利用单一的主成分分析法或聚类分析法,或者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法对果实品质进行评价,而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三者相结合,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通过对26个梨品种8个主要果实品质因子的测定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再结合合理-满意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简化梨果实品质评价因子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指标测定

‘清香’、‘新雅’等26个梨品种(表1)均为2002年定植于国家果树种质武昌砂梨圃,同等栽培管理水平,于2004年开始结果。2005~2007年连续3年对以上26个品种的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糖酸比等8个因子进行测定。测定方法参考曹玉芬[5]编著的《梨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取3年测定平均值,采用DPS7.05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1.2 果实品质评价方法与步骤

选取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纵径/横径)、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糖酸比等8个品质评价因子测定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根据累计贡献率确定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个数,然后应用系统聚类法选择评价因子的类别。再将所选择的评价因子与感官评价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合并规则[3,4]进行验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所谓“合理-满意度”是指品种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满足人们需要的合理或满意的程度。若品种的某一特性完全符合“规律”,其合理度为1;若肯定不符合“规律”,则其合理度用0~1之间的实数表示相应的合理度。所有合理度Ha应满足0≤Ha≤1。同理,以计算品种特性的满意度Mb,则满意度Mb应满足0≤Mb≤1。

比如,在待选的几个梨品种中,可溶性固形物为bi(i=1,2,3,…,n),其中可溶形固形物含量最大为Maxb,人们期望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大越好,故定义其满意度为1;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Minb,定义其满意度为0。假设满意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线性关系,则有:

利用式(1)计算出各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其它指标的满意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成分分析

26个梨品种的果实品质测定数据见表1。

表1 26个梨品种的果实品质性状Table 1 Fruit qualtiy characteristics of 26 varieties

由于表1中的数据是不同的品质指标,其计量单位不同,所以数据量纲也不一致。不同量纲之间不便于做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因此在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时,根据各评价因子的原始数据,用极差标准化法将其转化为0~1之间的标准化数据,再用DPS7.0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得到8个主成分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表2)和5个主成分特征向量(表3)。

按主成分分析理论,若前r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原则,则这r个主成分即能反映足够的信息[6]。从表2可看出,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5.74%,故选取前5个特征值。所以决定用5个新变量来代替原来的8个变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8个品质指标分成5类是合理、可行的。

根据表3主成分特征向量可看出第1主成分与维生素C含量有较强正相关,与可滴定酸有较强的负相关;第2主成分与糖酸比有较强的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有较强正相关;第3主成分与果形指数、可溶性糖有较强的正相关;第4主成分与果肉硬度有较强的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有较强的负相关;第5主成分与单果重有较强的正相关。

表2 评价因子的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Table 2 Eigenvalue and cumulatecontribution rates of evaluated factors

表3 主成份特征向量Table 3 The eigenvector of principal component

2.2 评价因子的聚类分析

图1 8个品质评价指标的聚类谱系图Figure 1 Clustering dendrogram of the eight evaluation factors

表1数据经过标准化变换后,采用欧式距离和类间平均法[7],并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输入DPS进行聚类分析,将品质指标聚成5类,生成聚类谱系图1。

从聚类谱系图1可见,8个评价因子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将所有变量聚成5类,从聚类图谱的聚类距离和聚类的先后步骤可以看出,可溶性糖和糖酸比2项指标最先聚成一类,说明这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最强,即这两个变量为相似水平类;聚类的第二步是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聚成一类;聚类的第三步是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聚成一类;聚类的第四步是单果重单独聚成一类;聚类的第五步是果肉硬度聚成一类。同为一类相似水平的果实品质因子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可选用1个因子代表其他因子,将8个果实品质评价因子进行简化,其中无相似项品质评价因子具有相对独立性。

2.3 梨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简化

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以及GB 10650-1989 《鲜梨》标准[8]有关指标的要求,将梨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简化为:(1)单果重;(2)可溶性固形物;(3)糖酸比;(4)可滴定酸;(5)果肉硬度。也就是说,这5个品质因子可以反映梨果实各方面的品质要求。

2.4 合理-满意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得出明显的鉴定结果,进行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分析,并将所得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选取了10个梨品种的品质数据,通过式(1)计算,得出了不同品种梨的每个单因素指标的合理满意度(表4)。

在梨的果实品质特性评价模型中,包括了各品种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可滴定酸和果肉硬度5个指标。假设它们的变化是各自独立的,对品质特性的总贡献可近似的看成没有本质区别,则可用加法合并规则,计算出各品种特性的合成满意度。用下述公式表示为:

式中,V表示合成满意度;Mi表示第i个单因素指标的满意度;Wi表示第i个指标的加权数,满足0≤Wi≤1。加权数参考GB/T 10650—1989《鲜梨》和赵思东[4]提供的数据,即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可滴定酸、果肉硬度的加权数分别为0.15、0.15、0.25、0.25、0.20。利用公式(2)计算出10个梨品种的合成满意度(表5),并进行排序,并与感官评价的结果相比较。

表4 梨品种果实品质的单因素合理满意度Table 4 Single factor rationalization-satisficationindex of characterstics of pear

表5 梨品种果实品质特性的合成合理满意度Table 5 Complex rationalization-satisfactionindex of quality characterstics of pear

从表5可看出,用合理-满意度排名的次序与感官评价结果的趋势基本一致。说明选取的5个品质评价因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作为梨果实品质评价指标的标准。

3 讨论与小结

3.1 梨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

评价因子的确定是正确进行品质评价的基础,在现有果品的评价过程中,评价因子的选择决定着评价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梨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硬度等8个指标的测定,对所得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暂定梨果实品质评价因子为5个,并结合国家标准将梨品质评价因子简化为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可滴定酸含量、果肉硬度。

3.2 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分析

将简化的果实品质评价因子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选取了10个品种进行合理-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合理-合理满意度排名的与品质感官综合评价的趋势基本一致,说明选取的这5个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作为梨果实品质评价指标的标准。

3.3 梨果实品质评价

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相结合对梨果实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梨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但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选取的8个品质评价因子以梨果实内在品质为主,未对果皮色泽、果锈数量、果实外观等外在品质进行评价。为了更加全面、合理评价梨果实品质,结合果实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对梨品质评价因子进行简化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鲍江峰,夏仁学,邓秀新,等.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纽荷尔脐橙品质的评价因素[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6):663~666.

[2]魏钦平,程述汉,丁殿东.苹果品质评价因素的选择[J].中国果树,1997,(4):14~15.

[3]黄曙光,杨谷良,方传锦.运用多维价值理论对40个梨品种果品品质的评价[J].湖南林业科技,2003,30(4):26~27.

[4]赵思东,袁德义,张 琳,等.16个砂梨品种丰产性及果实品质比较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06,35(6):49~51.

[5]曹玉芬,刘凤之,胡红菊,等.梨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28~130.

[6]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7]聂继云,张红军,马智勇,等.聚类分析在我国果树研究中的应用及问题分析[J].果树科学,2000,17(2):128~130.

[8]GB/T 10650-1989《鲜梨》[S].北京: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

2009-06-17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6DKA21002-24);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课题(nycytx-29-23);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课题(2007-620-005-03-03)

田 瑞(1978-),男,湖北京山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梨种质资源研究.

胡红菊,E-mail:hongjuhu@sina.com.

10.3969/j.issn.1673-1409(S).2009.03.003

TS207;S661.2

A

1673-1409(2009)03-S008-04

猜你喜欢

糖酸单果可溶性
金艳猕猴桃疏花疏果技术研究
栽培西瓜单果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越酸的水果,维生素C 的含量越高?
‘玫瑰香’和‘红地球’葡萄杂交后代果实糖酸性状遗传倾向分析
三个李子品种叶片差异及与单果重相关性分析
鲜地龙可溶性蛋白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适合在南方种植的鲜食枣品种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
不同砧穗组合对寒富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可溶性ST2及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