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崛起势不可挡

2009-11-27

环球时报 2009-11-27
关键词:多极化承兑汇票储备

《日本时报》11月26日文章,原题:人民币的崛起势不可挡 中国正大力鼓励国际上更多使用人民币。它同巴西签订协议,推动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国货币结算。它还与阿根廷、白俄罗斯、香港地区、印度尼西亚、韩国和马来西亚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今年夏天,中国在香港和内地5个城市间开展人民币贸易结算,并授权汇丰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所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鼓励进口商、出口商和投资者多多使用人民币,从而在国内、国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最终目标是确保中国获得储备货币发行国所具有的那种灵活性和金融特权。

毫无疑问,人民币的地位在上升。全球经济愈加多极化,出于同样的原因,国际货币体系今后也将变得更加多极化,若干种不同货币将分享储备货币的地位。鉴于中国的规模和增长前景,人民币日后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货币。

问题是何时。谨慎的观察家提醒说,人民币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尚需时日。要在国际上吸引私人和官方使用人民币,中国须建立深厚、流动的金融市场。这意味着要发展更加可靠、透明的清算和结算系统。而流动性市场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步到位。而且,这些市场必须向世界其他地方开放。换言之,人民币要成为一种真正的国际货币,前提是中国必须完全开放资本市场。这有赖于银行和国有企业彻底商业化,同时逐步转向一种更灵活的汇率机制。总之,这需要中国根本改变增长模式。所有这一切意味着,这个任务不会一夜之间完成。

不过,从美国自身历史看,这一过程可能要比有时预想的要快。要知道,直至1914年,美元都没有充当国际货币的角色。没有一家中央银行将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也没有任何一个外国发行美元债券。相反,大家都涌向伦敦,以英镑进行交易。

这一形势反映了一个事实,即美国缺乏让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所需的市场基础条件。随着1914年联邦储备系统的成立,形势为之改变。美国央行成立之初就鼓励建立一个商业承兑汇票市场。由于这种官方的支持,私人投资者对这一新工具有了信心。随着私人投资者的增加,商业承兑汇票市场变得愈加活跃。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纽约已超过伦敦成为贸易金融中心。到20年代后期,许多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已多于英镑储备。这样看来,美元超过英镑成为新国际货币,前后仅用了10年时间。

中国官员希望,到2020年北京和上海成为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言外之意是,他们想要在2020年使人民币成为一种主要国际货币。

人民币能在短短10年时间里成为一种主要国际货币吗?时间会说明一切。但从美国的历史来看,这一目标虽然雄心勃勃,却并非不可能实现。▲(作者为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汪析译)

《日本时报》文章认为

猜你喜欢

多极化承兑汇票储备
银行承兑汇票资金成本问题及其变现探讨
浅论降低承兑汇票损失率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研究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近五十年来全球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化特征与趋势
关于推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