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报记者解读巴“反恐密码”

2009-11-27

环球时报 2009-11-27
关键词:白沙瓦少校战术

巴基斯坦陆空两军常年在山谷、丛林等险恶地区同塔利班交战。面对这个非常规敌人,巴基斯坦军队付出巨大代价,逐渐总结出了一些“反恐密码”。从11月18日到21日,《环球时报》记者在巴基斯坦斯瓦特-马拉坎德前线、白沙瓦汗沽区和联邦直辖部族区奥拉克兹战场,随同巴军参加指挥部署,山区清剿,村镇设卡等行动,深入了解了巴军的反恐战术。

拍双掌不如砸一拳

在白沙瓦汗沽区和联邦直辖部族区奥拉克兹战场,成建制的巴基斯坦陆军在坦克、重炮、武装直升机和喷气式战斗机的掩护下,向塔利班发起进攻,这是典型的大兵团常规战术。但是《环球时报》记者却对这种战术是否有效打了个问号,因为巴军的对手不是集团性质的正规军,而是熟悉掌握游击战术的小股武装人员。

对记者的疑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巴营级上校指挥官坦言:“虽说我们这次行动投入的总兵力多达15万,但因为这里的山区地形,15万人撒开后就没有多少了。更让人担心的是,我们的对手很可能想把我们的部队往山里拖,迫使我们分散部署,然后他们反过来集中兵力实施各个击破!”

不过,巴军已经开始调整战术。在斯瓦特法兹加特地区,率队执行清剿任务的瓦格斯中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拍出双掌不如砸出一只拳头有力。我们收缩撤掉了一些哨卡,然后在重要位置集中部署精锐部队,展开特种战训练。一旦接到准确情报,我们就能在4至5分钟内调动一个加强排迅速出击!”正是靠这种“拳头”战术,瓦格斯中尉所在的连已经端掉了数个塔利班窝点,收缴不少武器弹药。

“招安”塔利班不可靠

“拳头”能否砸得准的关键是有效的情报网。斯瓦特巴军指挥部一位负责情报的少校军官表示:“我们之前一度过分依赖‘招安的前塔利班成员为我们提供情报,比如说我们在某地招降了80名塔利班武装人员,他们放下武器被改编为警察,然后向我们提供情报。但我们后来发现,这些‘招安警察很有问题,提供的情报要么有保留,要么不准确。因此,我们现在的情报人员是从当地治安积极分子,或者支持联邦政府的年轻人中秘密招聘的。”《环球时报》记者在许多哨卡发现,每处都有一两个身穿迷彩服,但却戴着墨镜,并且头巾完全包着头部的男青年,军方严禁记者对他们拍照。后来得知,他们就是部队“当地直招”的情报员。

除此之外,各村镇的自卫委员会也成为巴军的有效帮手和可靠情报来源。在斯瓦特塔利班领袖法兹鲁拉的老巢伊玛姆戴利村,卡巴尔地区自卫委员会主席谢尔坎曾是巴军和塔利班武装之间的中间人,双方在他家里曾达成过四次停火协议。然而,在塔利班武装最终仍撕毁停火协议,并杀害他的侄子,对他进行炸弹袭击之后,他就全面支持政府,组织了有280人的自卫武装,平均部署在卡巴尔地区的10个村。“这些自卫队员既是安保员,又是情报员。”谢尔坎如是说。在这基础上,自卫委员会和巴军还发动普通民众举报可疑的陌生人,有不少塔利班武装人员是因此而暴露的。

“柔情牌”比枪炮有用

在斯瓦特、白沙瓦和部族区进行采访期间,巴军方陪同人员向《环球时报》记者大讲部队工兵如何帮助当地战后重建,记者直言不讳地问巴军官穆斯塔克少校,这是否是向媒体故意作秀时,穆斯塔克少校非常认真地说:“绝对不是!我们这次打击塔利班军事行动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恢复与发展当地经济,争取民心是根本,枪炮不能根除恐怖分子。”

有一幕情景给《环球时报》记者留下极深的印象:不论巴军巡逻队到的地方是多么偏僻,小男孩和小女孩都会停下脚步,热情地向巴军招手并且高呼“巴基斯坦军队万岁”。穆斯塔克少校感动地对记者说:“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在塔利班控制这些地区的时候,不论男孩女孩都不能上学,女孩子甚至连家门都不能随便出。对比之后,他们感觉到了我们军队为他们带来了自由,所以孩子们向军队致敬是发自内心的。”▲

本报赴巴基斯坦特派记者 邱永峥 郝 洲

撒大网不可取 得民心最重要

猜你喜欢

白沙瓦少校战术
战术引导模式在乒乓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女运动员主要战术应用特征分析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
被麻醉的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