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怎样设计《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2009-11-24戴亚晓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手工业课文内容

戴亚晓

七年级下册《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和内容较多,难度又大,涉及到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这些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知识,怎么才能上好呢?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我决定以材料教学辅助基于问题式学习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在第一子目“明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上,我按照课文的顺序,从农业到手工业再到商业的步骤,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凸显出来,与学生一起设计成一个一个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地处理信息,从而来解决问题。学生与平时一样按小组来分组学习,各小组全程参与,自己构建学习集体,能动地来掌握学习的内容。

首先导入新课,以图片教学引进新课,主要展示引进的农作物图片。进入新课后,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以问题来启动课程:

1. 明朝时我国广泛引进了哪些农作物?你觉得这些农作物的引进起到什么作用?

2. 明代手工业仍以哪些行业最为发达?各有什么成就?手工业产品销路如何?

3.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 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要掌握哪些知识?

在农业这一块,相对简单,学生自己可以较快地掌握好。我只要做好引导就可以了。在手工业这一块,我加强了直观教学,图片展示景德镇的瓷器、明朝的印花棉布等等。

在学习农业和手工业成就基础上,再引到商业的进步和发展。图片展示明清时期商业城市的布局,以及明清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学生自己会找到重点并了解。从商业的活跃自然过渡到下一内容: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相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一个较抽象较深奥的理论。我认为课文的讲述有点零乱,不利于学生整体清晰地把握。那么,怎么样才能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好这个概念呢?我深入分析了课文和大纲后,决定摆脱课文的叙述模式,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重新的整合分析。我查找了许多有关的内容和材料,最后选取认为最有典型意义的一则,组成一道材料题,把课文的要点设计在里面:

阅读教材P117内容,然后读下列材料,进行分析:

明朝苏州盛泽镇有一对施复夫妇,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靠缫丝织绸过日子。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不到十年,施复夫妇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雇人来织绸,成了大机户。

分析:①你可以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以上的现象吗?

在学生回答出这一问后,我紧接着又引到下面的问题: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机工在哪里为机户干活?机户实质上是什么人?机工又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到清朝又有什么样的发展?

总之,这一部分教学,是让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材料,我从旁引导,使学生自己从中归纳出要点来。然后,再设计一步一步的提高和分析,通过解读史实,将资本主义萌芽的知识概念一点一点地抽丝剥茧,揭示在学生面前。从课堂的学习的情景来看,这个设计较为成功,学生很有兴趣地按我的设计,自主地完成了此内容的学习。而从课后练习的反馈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

对明清经济学习这一块完成后,下一个重点内容就是闭关锁国。事先我曾对学生进行了解,不得不承认学生的人文知识欠缺得惊人,许多学生对什么是“闭关锁国”这一常识性的知识根本一无所知。所以,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

1. 清朝统治者对内对外分别实行什么政策?

2.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含义是什么?

3. 清朝的闭关政策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形成的?

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然后,组织了一系列的材料,而且是很直白易懂的,部分史料我还附上了译文,让学生结合问题,回答“清政府为什么要闭关锁国”这个重要问题。

材料一:清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外国)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请分析以上材料,总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三个原因。

这里的教学,也是让学生先来讨论和探索,然后我从旁来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在学生了解和掌握此概念后,引到下一个重点:“闭关锁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严重影响?”

材料一:康熙时上海大商人张元隆想打造100艘远洋航船,与外国商船竞争,即被清朝江苏巡抚张伯行诬为结交海盗酷刑逼供。

材料二:清朝之后,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大型船队,从此再没出现过,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高额利润便长期落入外国商人手里。

材料三:马克思:“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分析: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如此通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闭关锁国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经过学习小组的集体探讨,化抽象问题为具体的思考,通过历史的记录,从中揭示出真相,使学生自己认识到:中国就是这样落后了!

这一节课,是我第一次采用这么多的历史材料组织问题来教学,感觉收获很大,学生的积极反映就是最好的说明。整节课堂一直充满着质疑和讨论的气氛,学生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兴奋状态,并且积极思考。对理论性强的学习内容来说,这是一种化难为易的实用方法。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手工业课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背课文的小偷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及资料整理研究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主要内容
清末至民国赣西北手工业与区域社会变迁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