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重点

2009-11-24彭原珍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城市热岛新教材教材

彭原珍

现行普通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的课程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不断进行教学创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在注重地理知识传授的同时,应改变以往学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状况,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地理信息、分析理解地理问题及再学习再提高的能力。

凸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新编的高中地理教材,无论是内容结构的建立,素材与案例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还是内容呈现方式的确定,都以接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参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宗旨,所以教师应充分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凸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应注意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是以根深蒂固的“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思想为主,忽视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变成被动地接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正确处理课堂认知教学和活动教学的关系,因材施教,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乐学,善学,创造性的学,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板块内容,可让学生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这一相关内容,了解宇宙的主要物质组成形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天体系统”图,学生很容易说出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并填写出天体系统框架图,最后归纳总结天体系统的层次,宏观把握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地理新教材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整个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每个章节中都安排了一些“活动”。它同旧教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不同,教材中知识的讲述不再是从概念入手,而是增添了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内容,既反映了国内外地理科学发展动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充足的课题。教材中,每一节内容中穿插了“活动”“阅读”“案例”,每一章的最后还增添了“问题研究”。这些题材紧扣学习内容,又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而且课题研究得到结果又可以直接运用到课堂,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教材,把地理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重视利用课本所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讨论分析,说明一些问题,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在学习“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这一问题研究内容时,我采用城乡结合的方式展开,即城市或农村的学校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观测气温,然后交换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再让学生从气温变化、地表状况、景观等方面,总结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以及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最后要求学生绘出城市和近郊区大气流动的示意图,并分析这种环流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

把握新教材的教学广度和深度

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教材的外延和内涵。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给予学生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对如何合理的利用环境资源,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等问题,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了解。因此地理知识具有涉及面广、时代性和科学性强等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作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主体,要结合教材内容,及时补充社会发展的新信息、新成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拓宽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如在学习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的“活动”:“确定外星人方向”和第三章第二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中所设的“活动”内容(1)(2)两项可让学生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归纳总结,(3)(4)两项应视课时、学生基础而定。同时,在教学内容深度的把握上,也不要“深挖洞”,避免出现重视纵向深入,轻视横向发展,而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特点,恰当地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对教材中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要采取逐层分析、循序渐进、层层分解的方法,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有效的掌握和理解。

注意学科知识的综合和渗透

在地理教材体系中,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区域联系;高中地理则以系统地理为主,着重于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当前人地关系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联系和渗透,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由于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在教学中,还应对学生进行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学习地球的公转速度随日地距离的不同而变化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牛顿万有引力的知识来解释,或者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来解释。

新课标的地理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自由发展空间。一方面是向学生传授地理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获得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坚持课堂内外相结合,既抓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又重视学生个性引导与特长的发挥,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积极参与,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城市热岛新教材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教材精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教材精读
基于Modis数据的山东省夏季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分析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死海不“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