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相声创作记

2009-11-24吴兵兵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尝试长江创作

吴兵兵

自2004年以来,作为校本课程的一种探索,本人陆陆续续创作了近二十个地理相声并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地理相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乐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相声作为常规教学的一种补充,作为新课程改革和创新的一种尝试,获得了独特的教学效果,取得了初步成功。

一、设想的形成

初二中国地理“新课标”教材中,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设有“长江的开发”这一小节;在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中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设为第二节内容。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中新增加和扩展的,是本教材的重点难点章节,不仅内容新,跨度大,而且容量散而杂、难点多而深。

在原来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使尽浑身解数,但无论怎样精美的课件,无论多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无论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总觉得效果不够理想。一是重点不够突出,二是对疑点难点的解决没有形象生动的办法,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抓不住知识脉络,学起来比较枯燥和乏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正当我为此苦恼时,我收看了央视的相声大赛,并受到很大启发:为什么不把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内容编写成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相声来表现呢?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这样既可以达到吸引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进来、促进校本课程的研发的目的,甚至可以实现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搜集、整理、编写、表演相声,或用他们喜欢的其他方式展示出来,通过活动促进地理学习的效果。

二、初步的尝试

形成上述思路后,我就独辟蹊径,学习并尝试着写起了地理相声。利用2004年暑假,我首先就选择了难度较大的“认识跨省区域”这一章中的“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作为突破口,创作了中国地理系列相声之一的“长江人”。虽然内容和形式都显得很粗糙,但毕竟在尝试和创新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在“长江人”这个作品的初稿里,为了避免说教、格式化、面面俱到,我对教材中关于长江的内容作了反复的斟酌、梳理,从而确定用群口相声、以学生为主来表演这一课的内容,四名学生用拟人的表现方式分别代表长江的上中下游和三角洲地区,同时,为了增进师生交流,加入一位老师的角色。通过老师向学生模拟招标夏令营线路设计的形式,一层一层地展开主题内容,由浅入深,由自然到人文,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念,最终构成作品的大致框架。

因为一个作品的容量有限,我大胆删掉了长江的流域面积、径流量、流经省市自治区等较易理解的内容。而为了体现长江人的自豪感,我又在课程标准之外增添了一些扩展的课外知识,例如比名胜古迹、比伟人名人、比文化特色等。

至于表演,因为学生没有时间背台词,在实际操作中我不要求学生背着说,可以照着稿子说。当然了,能脱稿说效果就更好了。有时我也和学生同台表演,经常引得满堂欢声笑语。表演的同时配以事先制作好的幻灯片和反映长江的光碟,给学生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接着,我又创作了相声小段《话说黄土高原》。

《话说黄土高原》紧紧围绕黄土高原的特征,以黄色为线索,从土地、水、空气、人、房子、植物、动物、农作物等为表现对象,甩出一个一个包袱,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黄土高原的距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表演的学生头系羊肚毛巾,模仿几句陕北话,效果出奇的好。

初步的成功给了我更大的信心和力量。我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到现在,我已完成以下中国地理系列相声的创作和应用。

以上创作基本形成了中国地理相声系列。地理相声不仅在地理课上说,还被邀上了学校艺术节的舞台,搬上了学校读书节和艺术节晚会,甚至打进校庆专场文艺演出中。我的尝试和努力受到学校领导和科组的肯定,地理相声被作为校本教材予以立项和推广。

三、独特的效果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将地理教学与相声、小品等轻松幽默、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借助这些艺术形式来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有以下几点独特的效果:

第一,表现手法生动,化难为易,化概念为事实,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接受起来轻松愉快。

第二,说学逗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和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秀场”,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和热情,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理解。比如有的学生即兴发挥,将方言运用到相声里,效果奇佳。

第三,融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使爱家乡、爱祖国、爱自然的情感教育始终贯穿其中,潜移默化,事半功倍。

第四,突破教材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真正达到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到对终生有用的地理的目的。

第五,以编排和表演地理相声为契机,可以吸引、培养一批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加入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成为课外活动的骨干,同时,拉近了师生感情,密切了师生关系。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尝试长江创作
长江之头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一墙之隔》创作谈
尝试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