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

2009-11-24郭碧坤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听力交流

郭碧坤

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听力材料的理解与判断能力的教学活动。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我采取了交流与互动教学策略,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突出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帮助学生经过个人自学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课堂交流拓展知识三个阶段,正确接受、准确理解和判断英语语言信息,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课堂教学生态。

一、布置听前任务,调动学习情绪

听力训练前,采取“以说带听”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他们参与听力活动的热情,使他们愿学、乐学。在具体设置听前热身任务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习心理,激发他们参与听力活动的求知欲。如以看图对话、情景听说、头脑风暴法、经验分享法,让学生先以口头形式交流信息,联想或回顾相关背景知识。特别是在处理图表听力题时,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图表信息交流,就是一个很好的听前热身任务,学生可以在不断的猜测、提问、质疑与解答中,融入到预设的听力情境中去,推测该听力任务所隐藏的可能信息,判断出所要获取信息的特征,激发其检验预测信息的听的动机,参与听力活动。当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后,再以信息咨询、问卷调查和采访等形式进一步热身,保持他们积极的学习情绪,进入听力状态。

二、进行策略指导,选择解题方法

在听新闻报道时,要让学生阅读题目和选项,判断听力信息如时间、事件、数字等的特征,关注其新闻报导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及结果等六大要素,在头脑形成一个完整的报导情境。针对图表题,可进行听前五分钟的交流,鼓励学生利用图表交流信息,预测该任务的大体轮廓。对于对话、独白和短文,应在播放录音前,让学生快速审读题目和选项,根据行文逻辑初步判断、推理、预测其主题或细节,明确听音目的和绑定信息的目的,从而增强其捕捉信息的准确性。对于补全信息题,应先判断空缺信息的特征,再带着问题听,记要点。

现行听力教学不单是听词写句,更重在语境、语义和篇章的理解。故听时不必字字都听懂,只需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多关注话语小词,如but, however, although, though,and,also, too, the other things等,因为其后往往就是答案的关键所在。此外,一些名词或数词及其四则运算也是常考要点,故要训练学生善用字符记录要点,避免遗漏信息要点,做题时要学会筛选出其中的有用信息。

三、恰当整合教材,分层设计任务

在讲授新单元话题前,我通过设计听前任务来整合教材。先让每个学生摘录或自写一篇相关主题的短文,设计若干个题目。然后课前进行抽签朗读,其他同学则完成该同学设计的题目。

在进行短文听力时先花三分钟时间,把听力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作为学生自主练习内容,引导学生注意听力问题的题干和题支,认真审题,进行细节判断、主旨猜测、篇章理解等活动。若听力材料难度大,则让学生先自选段落,分段阅读,发现问题并设计成填空题或判断题,接着听说交流,补全对方的空缺信息,来互相考查对方的听力理解能力。

在听叙事性独白时,先以“5个W,1个H”引导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编故事,接着组内交流讨论,完善故事,最后拓展听后分层活动,如分段陈述、复述故事或模拟表演等,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四、组织小组评价,促进任务完成

交流与互动的教学策略的基本操作过程是先自学后交流。首先是自主探究。每个同学按老师布置的听力任务,查找资料,听录音,初步完成学习任务,产生质疑。其次是小组交流。采取组内成员轮流提问解答的形式进行。再次是课堂研讨。各小组长汇集本小组已思考、讨论的问题、获得的结论和未能解决的问题等进行课堂内的组际交流。交流与互动的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过程。对学生搜集素材、整理想法、口头交流、听力互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通过评价反馈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依照语言的习得机制、学生的认知特点,配合交流与互动的听力训练,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听力习得过程的能力成长曲线。具体操作是采用平时表现(占40%)、阶段性测试(占30%)与终结性测试(占30%)相结合的评定方式。

责任编辑魏文琦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听力交流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如此交流,太暖!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