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2009-11-24黄雄英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新理念圆锥数学课程

黄雄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本人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一、关注和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有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我们可以将他们生活中的体验与相应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利用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可接受的动态知识。

如一年级的陈秀群老师在教学“高矮”一课时,首先呈现了一个让学生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并从中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这种做法就是要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引入到现实生活中来解决。由于学生有了生活体验,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比一比”中总结出不同的比试方法。如:背靠背比、分别靠在墙上比、借助工具比等,通过“比一比”,他们能清楚地用语言叙述“生A与生B比,生A比生B高,生B比生A矮”。这样就向学生渗透了高矮相对性的辩证思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知识体系的形成让人容易接受,既尊重了学生的经验 ,又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是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发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强调了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本人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曾做过这样的尝试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车轮的探究,启发学生发现圆的特征。首先,我出示问题:“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可以设计成圆形,但车轮就一定要设计成圆形,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操作、思考。学生在独立操作、观察、思考、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发现了车轮为何要设计成圆形的道理,从而加深了对“圆的认识”的理解和巩固。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发现的过程”的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了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

三、重视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生动丰富的教学活动限于固定的狭窄的认知框框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新课程下的教学活动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做到“三带”: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教师要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热情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要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把期待、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温和恳切的语言送给每一位学生。

四、加强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表明,合作学习符合学生乐于交流的心理需求,营造了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 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我让学生分几个小组进行试验,并有意分配一组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去量沙。当汇报试验结果时,前几组都发现了“所用圆锥容器的容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规律,进而小组讨论:怎样才能让他们相符呢?通过想办法,在七嘴八舌的集体争论中找出原因、发现了规律: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才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可见,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的意识,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途径。

总之,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上,创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自主建构知识,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新理念圆锥数学课程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新理念下再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