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驱动化学探究式学习

2009-11-24罗勇新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硫酸铜晶体空气

罗勇新

探究学习模式是一种问题解决模式,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兴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例如在讲第八章《金属利用和保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发疑问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创设出能使学生“我要学”的情境,以便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学中要善于问,更要会问,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造成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促使联想,对比思考,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例如我在讲授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提出四个问题:1. 石灰水能否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如果敞口瓶壁上出现白膜,白膜是什么成分?如何除去?2. 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时,如何除去?怎样鉴定石灰水和水?3. 建筑工人粉刷墙壁后,为什么墙壁会变白变硬?4. 冬天粉墙时为什么在室内生个炭火盆?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探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其根本实质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以学生为主体,引导讨论

探究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一定要从“前台”退到“后台”,不要害怕学生理解不了课本的内容,就算理解不了,也要让他们试一试。不要轻易让他们吃“咀嚼过的东西”,那样的东西诚然很容易消化,但怕就怕他们习惯如此之后,再也不啃“硬骨头”了。如“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原理是利用稀硫酸与较活泼的金属来制取,问题在于选用哪一种金属合适。我在进行这一问题教学时,先引发疑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组实验,每组设计以下一组实验并记录:

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大多数学生认为选用金属锌比较合适,而镁、铁跟酸的反应不是过快就是过慢,不便收集,被否定。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以指导者的身分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交流及教师的从旁指导来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但从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还从别的学生观点中得到启发,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使学生从不同途径中获得的知识一遍遍“回炉”,因而也一遍遍得到巩固,在学生头脑中所留下的印象也越来越深。

四、反馈归纳,及时小结

当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了某一问题时,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反馈,正确的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不合理的或过于简单的也应及时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共同研究不合理的地方。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感知、探究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或观点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对旧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和完善,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由表及里、由浅及深解难,或启迪学生转换思维角度去解疑。例如在学了硫酸铜晶体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我引导学生总结有关硫酸铜晶体的计算:1. 计算硫酸铜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2. 计算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晶体中硫酸铜的质量;3. 计算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责任编辑潘孟良

猜你喜欢

硫酸铜晶体空气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辐射探测晶体”专题
饱和溶液析出结晶水合物问题的多种解法
——以硫酸铜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计算为例
我要买空气
五水硫酸铜催化合成乙酸正丙酯的研究
以硫酸铜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工艺条件研究
光子晶体在兼容隐身中的应用概述
巧用硫酸铜治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