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新课堂“三突出”

2009-11-24何国军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师生物理探究

何国军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更有生命力的课堂。和传统的物理教学相比,新课堂教学更强调“以学论教”,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合作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究、思考的过程等。

一、新课堂突出学生学习的探索性

1. 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学习探索活动中。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重要标志。

2. 呼唤创新意识,建立发散、自由、深入的思维方式,构建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手段。

新课堂的学生自主探索则还原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就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自由的思考,而且是深入全面的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才会经常听到学生的“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的回答。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学生投入自主探索的又一标志。

二、新课堂突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1.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只有教师创设实践活动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才会被学生发现。

如:学习光的折射内容时,我把筷子放入空烧杯中,问:“往烧杯中加水,筷子会断吗?”此时,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争论,这时让学生上台完成实验,证明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通过观察筷子在水中的实验现象(筷子在水面处被折断了)证明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小实验,利用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在实验现象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光的折射内容。

2. 在实践中探究问题。

实践是一个大课堂,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探究凸透成像规律时,我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文字F,移动凸透镜到文字F的距离,并注意所观察到的现象。不久,各小组纷纷汇报观察现象:文字F倒立、倒立的F从小到大、正立放大的F……通过学生的探究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从而引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节。

3. 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

如在学习 “杠杆的平衡条件”后,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

三、新课堂突出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1. 体现在师生的合作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2. 体现在生生合作上。

合作中,学生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有2人、4人、8人等人数不等的几人小组。在小团体中,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引导不好就会使合作成为少数几个同学的舞台,失去了合作本身该有的作用和意义。在合作中,有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有的学生急于否认,有的学生急于陈述,而有的学生可能置身事外。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重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让每个人有发言的机会,认真辨别对方的陈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再把自己的观点说出,和人共享。另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实事求是,对事不对人,鼓励学生间的争辩,这样才能相互启迪,汲取集体的智慧,形成正确的观点。

责任编辑潘孟良

猜你喜欢

师生物理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麻辣师生
我不是教物理的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