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新课程,构建新课堂

2009-11-24陈永珍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约数利息情境

陈永珍

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作为教师一言堂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变成了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锤炼自己、展示自己、发展自己、获得本领的一个平台.在这种形势下,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了数学活动的教学,它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为了更好的实现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得好、学得快、学得活,最有效的办法是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使数学的学习趣味化、情景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位置”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今天有很多老师来看我们上课,大家高兴吗?现在有哪一位同学敢大胆站起来,向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有什么?”接着再变换着角度,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说.由于“位置”知识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用到,许多学生已有初步的认识,所以学生面对着一个个自己熟悉的问题,表现欲和求知欲都被调动了起来,一双双眼睛在发亮,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

这节课,学生沉浸在教师精心设置的学习情境中,他们愉快地去观察、去发现、去表达自己感知到的一切.他们兴奋地发现原来数学这么有趣,数学学习可以让自己那么快乐地展示自我.他们小小的心灵上那个表现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的愿望得以极大地满足,从而在心灵深处激发起“我要学习数学”的需要和兴趣,最终成为学好数学的无穷动力.

二、提供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获得一大堆的知识,而在于让受教育者掌握学习方法,获得主动探究未知事物的能力.基于这一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多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主动去操作实践、讨论交流、猜想验证,让学生从小养成一种主动探究未知事物的良好学习品质.

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让学生写出1~20各数的约数,再试着按一定的规律让学生给它们分类,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然后议一议怎样分才比较合理.许多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大都选择按:①只有一个约数的;②只有两个约数的;③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标准来分组.进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最终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含义.这节课,学生新知识的获取不是由教师灌进去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主动获得的.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实践自主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都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的学习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凭空想象,数学中的公式、概念、法则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生活中每个地方都有数学的痕迹.所以,教师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更要带着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走进生活,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

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老师有1000元要存入银行,想存两年,存法有两种可供选择:①定期两年,年利率是2.43%;②先存一年,年利率是2.25%,第一年到期时在把本金和利息取出合在一起再存一年.你认为老师选哪种办法存钱可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存钱作为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投资方式,为学生所熟悉,但选择怎样的存钱方式能得到最大的回报呢?这是学生渴望知道的.课堂上,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探讨:有人认为存定期两年好,因为利率高,利息就会较多;而另一些学生则认为一年一年的存好,因为利息也能赚利息,这样加起来合算.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计算终于弄清应选择第一种存法才能得到较多的利息.这节课,学生先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再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再回到生活中去体验,从而更坚定了他们要努力学习数学的决心.

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约数利息情境
约数词语,不简单
学中文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最强大脑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约数问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