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沟通弥补师生鸿沟

2009-11-24石丽娣叶隐金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优秀生差生班主任

石丽娣 叶隐金

我曾经勤勤恳恳地工作,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讲得口干舌燥,却只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付出了劳动毫无收获,这使自己变得很气馁。有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小不点”,上课从不听课,不做作业,不做早操,最气的是你和他说话,他一问三不答,一双大眼睛斜视地下看也不看你一眼;另一个学生林城本来一直都很听话,一次因偷东西,被家里人打得厉害,后来无论哪个老师批评他都会把嘴一翘,不可一世的样子,不爱听课,不做作业,成绩直线下降;班长,精明能干,是个难得的好助手,这学期却突然什么也不管了,一次却很大声地对我说:“做班长很烦,同学不听话,还总被你批评,我不当了。”冤枉,一直尊重她,可我的建议居然变成了批评。这些学生从心理上不接受我,从而造成师生间的鸿沟。教育如何开展?为了达到心理上的“通”,创建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达到师生心理上的相互沟通,我尝试做了以下几点。

一、通过多种途径,探知孩子内心的声音

细心地观察,了解整个班集体,并从整体到个人,观察每个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发现学生的思想本质;观察学生有哪些兴趣,发现存在的优缺点;观察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观察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通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给学生树立一种有问题找老师的心理。

多问,问学生对班级的想法,是否适应自己的教法,学习有哪些难题等;问家长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情况等;还要询问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以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尝试与学生做朋友。课余多抽时间与学生玩游戏,抽时间找准时机场合与学生交谈,从学生最熟悉、最有兴趣的话题入手,让学生无所顾虑地向你敞开心扉,说出心理话。通过各种途径,我了解到“小不点”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同时又很自卑的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就缺少爱,入学后也没有受到同学、老师的关爱,反而因为成绩不好经常留堂,造成他对自己没有一点信心,自认为是个差生觉得学不学习都是一个样子的。掌握了他所存在的问题之后,我经常在课堂上找机会表扬他的优点,让全班同学意识到他并不是一个很差的学生,找一些易答的问题给他回答,只要对了就给予表扬。他没学习用具,我尽量帮他买,让他体会到老师和同学还是十分关心他的,帮他找回自信。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学习的主动性强了很多,还说他长大了要考大学呢!

二、重视每一个学生,发展学生的潜能和人格

我们说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健康应该是指人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力处于良好状态。在教学中,体罚给学生造成躯体上的伤害,而“心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很强,若伤害了他们,他们可以怕你,但并不尊敬你、信任你,当面一套,背面又一套。所以遇到问题应极力避免轻率处理,以免对学生“心理”上造成伤害。对待犯了错的学生,不可高声训斥,而应循循善诱,耐心地帮助学生自己认识错误,端正思想态度,改正错误。

林城就是因为大人在教学中较粗率处理问题,给他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使自尊心受损,对自己不再抱有信心,自暴自弃,对学习也没有兴趣了。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下一番功夫了。在学习中要用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欣赏、期待学生,让学生发现自己,给学生以信心。在学习中寻找机会给学生表现自己,发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对自己说:“我能行!”

三、热爱学生,公正地教育每一个学生,奖惩分明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然而,作为一名班主任,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关心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讨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歧视差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学生最不喜欢偏心的教师,不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不因成绩差而厌之恶之,而是一视同仁,与学生平等对话。无论优生还是差生,有违纪现象一样批评,不过方法要讲究,对班干要肯定成绩,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对差生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发现优生隐蔽的缺点,教育其自尊、自爱。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没有袒护谁,扫除师生心理沟通的心里障碍。班长一直以来都是很优秀,是老师和家长的骄傲,所以当他有点小错误时会认为孩子有错是很正常的不加以指责,形成别人有点指责这种学生就接受不了了。为了摆正他的位置,我在学习中暂时不用他,什么也不要他管,令他意识到原来班长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当他在学习中犯了错也不明指,而是在旁侧击,同学不知道我在说谁,让他心里明白就行了。渐渐地,他明白自己也是个学生,也有做错的时候,但自己错了老师却没批评我,说明老师还是关心自己的。认清自己的位置后,他做事也主动多了。

四、对学生严格要求,而不仅仅是严厉

严师出高徒,对学生除了要有爱心之外,还必须时时严格要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问、善观等方法。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

与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尤其在后一种场合,要谈得好、有收获,关键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 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

2. 奖惩分明,促进疏导

对学生除了倾注一片爱心之外,还必须时时约束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才会收到良好效果。严师出高徒,在班级管理中,有三类学生要特别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一是班干部,二是差生,三是优秀生。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当然对他们的批评要讲究方法方式,肯定他们的成绩,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差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显出悲观、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所以对待差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应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而对优秀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否则他们便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直至无视老师的教育。如果说教育差生是每位班主任棘手的工作,那么,发现优秀生隐蔽的缺点,给予严格而有效的教育,未必不是困难的事。因此,教育优秀生自尊、自爱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这样处理,才能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为师生心理沟通扫除障碍。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猜你喜欢

优秀生差生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高中英语学习优秀生特质分析
班主任
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发挥优秀生的作用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