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合作、分享成功”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2009-11-24曾凯凤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过桥独立思考同伴

曾凯凤

在1999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因此我们既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使合作学习真正服务于教学目的,切实提高合作学习功效,同时也要让幼儿在合作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一、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合作环境

幼儿之间的交往首先开始共同的游戏和活动。幼儿在说、笑、打、闹中,相互熟悉,获得交往经验。老师应提供幼儿尽可能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由,而自己仅作为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与同伴交流,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刚开始幼儿只要遇到冲突,便会大声争吵或告状,如小班幼儿在学搭火车时常常不能一个一个搭牢,常常会发生争执。这时,老师应启发幼儿自己学习解决问题,协调与同伴间的关系和矛盾。如引导他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是一节车厢,每一节车厢都非常重要,车厢与车厢要搭牢,否则,火车就坏了开不成。渐渐的幼儿遇到问题基本能自己解决,争吵和告状的现象会大大减少。其实,幼儿天生就有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愿望。因此,不要怕孩子与同伴不能交往,更不要怕孩子在同伴的玩耍活动中受到伤害。教师应鼓励幼儿用和平的方式,自己去解决矛盾,让双方达成共识,在游戏中与同伴自由交流协商,分配角色,并达到友好的合作。

二、鼓励、引导幼儿的合作行为

1. 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幼儿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活动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应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幼儿适时的支持而已。幼儿在合作、动手、相互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明晰、越来越开阔。如:教师在小组讨论前,请幼儿思考“苹果树是先结果还是先开花”的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幼儿独立思考,激励他们积极动脑筋,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或者做出来,此时没有否定和抛弃,只有肯定和接纳。这样,幼儿在充分观察、理解、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必定会有所感悟,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2. 鼓励幼儿学习倾听、综合同伴之间的意见

在幼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如:在开展“小问号”主题活动中,出现了“乌鸦如何喝到长瓶子中的水?”及“一只皮球掉到树洞里怎样取出?”等问题,教师先让幼儿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互相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在幼儿商量、讨论、交流的同时,都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与此同时,又要引导幼儿学习倾听同伴的想法,才能将同伴的意见和观点进行比较,边听边想别人的意见是否有道理,或者别人的观点是否错误或遗漏,然后进行补充。这样,通过倾听、比较、争论和综合归纳,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让幼儿觉得大家想出来的方法有可能是最好的。

三、采用多种形式游戏,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为幼儿提供许多室外的游戏,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在与同伴的交往合作中促进幼儿合作性、乐群性。如:玩车区的自行车少,小朋友多,幼儿都想玩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想一想,怎样玩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玩到呢?”又如能力弱的幼儿不能顺利的骑车,教师可以说:“××的车骑不动,谁愿意来帮助他?”这样让幼儿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或是在教师间接的指导下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采用一些简单有效的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语言往往不如感官直接感受的效果好。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直接的游戏,如游戏《画影子》,幼儿必须在同伴的互相帮助下,才能画出完整的影子,而且幼儿在同伴画影子的过程中体验了合作的快乐。还如游戏《过桥》,设计一条较小的桥,让幼儿蒙着双眼在同伴的牵引下走过桥。在过桥的过程中,幼儿从手可以感受到同伴给予自己的支持,在同伴的鼓励下勇敢的走过小桥。幼儿在过桥的同时既体验了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团队精神。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猜你喜欢

过桥独立思考同伴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谈独立思考
过桥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谈独立思考
黑夜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