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之道,贵在善引

2009-11-24杨立群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算式平行四边形

杨立群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实践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学之道,贵在善引.要着眼于“引趣、引法、引思、引疑、引练”这五方面.通过“五引”,从不同的角度一环紧扣一环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引趣

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且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巧设一些富有情趣的游戏、故事、竞赛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的投入,从而启发引导学生思维,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例如教学“5的认识”这一课时,我以口令的形式表演数的组成:“我拍一,你拍四,一和四组成五;我拍二,你拍三,二和三组成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5的认识.所以,课堂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以游戏等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变成学习活动的积极参加者.

二、引法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还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总结规律.如学习乘法的分配律时,当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5+3)×4;5×4+3×4.教师因势利导,派两位学生板演,让学生观察算式过程以及结果,得出(5+3)×4=5×4+3×4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再提供两组算式:(18+7)×6〇18×6+7×6;20×(15+9)〇20×15+20×9.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看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通过反复多层次地观察,就为抽象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了充实的依据,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深刻、牢固.

三、引思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闸门就会畅通.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即: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相当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新旧知识衔接上展开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四、引疑

“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积极状态.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步步设疑,可将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从学会迅速过渡到会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悬念,提疑问,揭矛盾,破疑团,为学生质疑,释疑示范引路.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我用投影出示以下几个问题:①商是几位数?②商的最高位定在哪一位上?③初商过大怎么办?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怎么办?然后我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在书上找答案.为了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我还对学生提出质疑的目的,一是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问老师和同学,二是弄懂的学生可以考考老师和同学.这种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形式,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五、引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发展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为了设计好课堂练习,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教材里的习题虽然为课堂练习提供了不少的内容,但要更好地发挥练习的作用,应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的习题作适当的调整、组合、补充,使之能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和量的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其次教给学生做练习的方法:做练习时,首先要明确题意,根据题目意思综合思考,选择好答案,并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做题方法向学生道出后,学生有了解题指南,能既正确又快捷地做出答案,提高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算式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怎么写算式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