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素质

2009-11-24陈小玲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作画事物美的

陈小玲

美术教育在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它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对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以及幼儿身体健康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功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让幼儿进行点、线、面的感知与表现,色彩的认识、组合与创新,以及各种工具、材料的体验和使用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元素和造型规律。美术教育不能孤立地进行,只有与其它教育活动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才能有效的提高幼儿的美术素质。

一、重视孩子的美术欣赏

欣赏主要是培养小孩对美的感知,选材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多方位、多元化的环境。幼儿感受环境能力是很强的,环境的变化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愉快的、富有情趣的环境氛围,比如选画要选和幼儿生活接近,主题突出,情节简单,内容健康,同时又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如工艺品、雕塑品、玩具泥塑、剪纸等都可作欣赏的内容,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指导孩子进行美术欣赏时,要鼓励幼儿独立欣赏,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鼓励他们自由讨论、互相交流和学习,并且欣赏的活动形式采用多种多样。如在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时,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幼儿去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艺术博物馆等,让幼儿在大量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独特的传统艺术作品中穿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给孩子更多的审美机会,让孩子能更多地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同时培养孩子审美的情趣和学习兴趣。

二、教会孩子欣赏自然美

孩子看到绚丽的鲜花、飞舞的蝴蝶、雨后的彩虹时,会高兴地拍手叫“真美丽”!当孩子看到秋天的明月,夏天的繁星,冬天的雪花和春天欢腾的小河时,他们又是那样充满幻想和激动,这都是孩子对自然美的强烈感受,因而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带孩子到公园、动物园、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幼儿通过快乐而兴奋的感知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快乐中学习,丰富感知。例如,在“美丽的秋天”活动中,首先带幼儿到户外去观察花园、草坪。寻找秋的花、草,闻一闻秋天的气息,吹一吹清爽的秋风,听一听蟋蟀的鸣叫,看一看蜻蜓的纷飞,让自然的美净化孩子的心灵。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发现:有的会被草丛中的小昆虫吸引,有的会蹲下来仔细地观察池塘里的小鱼,有的则会追着飞扬的落叶快乐的奔跑……这是幼儿欣赏美取之不尽的源泉。

三、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美术活动,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让幼儿看一些易理解的图片、漫画、连环画、舞蹈、电视,让他们常听一些优美音乐、儿歌、故事等,陶冶他们的情操。幼儿在多方位、多元化的环境中充分得到美的滋润和熏陶以后,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美、展示美、创造美。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结合自己的想象,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用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来。

为了打破以往美术活动单一的程式化和目的性,教师可以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开展一些宽松式、游戏式的美术活动,比如到户外通过观察作画。也可以选择一些特殊场所,比如在瓷砖上自由作画。还可以让幼儿用小树支、小木棍、小木棒作画笔,以松软的沙地作画纸,在开展玩沙游戏的同时,自由而愉悦地进行表现。这样,幼儿会更放松、更自由,思维更活跃,有助于幼儿更主动地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美术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可以改变幼儿单独作画、缺乏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减少幼儿的枯燥乏味感。增加一定量的集体合作作画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分组活动、分区活动、不同班级混合分组的美术活动、不同年龄班的混合美术兴趣活动等,使幼儿通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提倡个性化。幼儿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别于成人,他们在表现作品的形、色、空间时有其独特的创造,同时,每个幼儿根据个人的感受,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长处,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实践证明,幼儿美术欣赏与语言、常识、音乐等其它学科相配合,形成一种综合性教育活动,使幼儿欣赏效果更好。

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

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幼儿园不仅要整洁,还要美观,室内外都要精心美化。活动室的布置,结合季节、节日和教育主题活动,布置相应的画面,让墙壁上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对孩子“说话”;室内布置不要太满,地面、墙壁都要留有适当空间,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审美效果。园内绿化、美化要和谐统一,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栽种适宜的灌木、乔木等多种树木;大型玩具、迷宫涂上漂亮的色彩,要有美的造型,美要表现出“儿童化”“教育化”,让孩子每天在这样的优美环境里熏陶,美的影响就会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幼小的心里萌发。

五、在日常生活里,引导孩子寻找、发现美

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对日常生活和周围事物的感知中获得的,在这大千世界,要引导孩子先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物去观察,去发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让他们把日常生活里自己见到的美的东西收集起来,像好看的糖果纸、漂亮的贺卡、小商标,以及各种形状的树叶、花瓣和五颜六色的花布头、羽毛等等,过一段时间,大家比比看谁收集得多,谁收集得好,这样来培养孩子发现美、热爱美。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作画事物美的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墨水作画
好美的雾
指纹来作画
奇妙事物用心看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