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州民间音乐在小学教学中的融合

2009-11-24杨清雪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融合方法小学教学

杨清雪

[摘要]潮州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潮州民间音乐在小学校园传承中存在教学课时限制的问题,而且目前在潮州的一些小学中传承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普及则更难。本文探索的是在遵照《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不增加安排课时,如何将潮州民间音乐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学合在一起的方法,为潮州民间音乐传承开展工作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意在推动潮州民间音乐在小学校园中传承。

[关键词]融合方法 潮州民间音乐 小学教学

笔者在基层教学的调查中发现,因为教学课时限制、教材、师资培训等问题,潮州民间音乐在潮州的一些小学中传承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普及则更难。潮州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遵照《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的前提下,探索如何将潮州民间音乐传承工作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学进行融合,对于推动潮州民间音乐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用情境的方法进行融合

“用情境的方法进行融合”: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选用适合的潮州民间音乐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受激发、感染、陶冶,使潮州民间音乐与小学教学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

(一)用音乐语言创设情景进行融合

例如在体育课中,当教师在进行快速跑训练时,可模仿春天的情景,用潮州锣鼓乐《画眉跳架》配音,让学生在轻快的气氛中进行单一的动作练习,既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又为融合乡土音乐提供了欣赏的平台。

(二)用节奏、旋律创设情景进行融合

以弦诗乐曲为舞蹈创设情境,编排舞蹈。以弦诗乐曲主题作为题材或将乐曲作为舞蹈的音乐素材编排舞蹈。音乐与舞蹈属不同的艺术门类,在表现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潮州弦诗乐曲总体都属于标题音乐,有主题明确的弦诗名称,题材丰富,例如潮州弦诗乐曲(千家灯),如果以“千家灯”作为题材在舞蹈课创设情境,或作为舞蹈的音乐素材,编排一些具有地方民族传统特色的元宵观灯舞蹈节目,这也是一项非常实际的传承本土音乐的方法。

用优美的弦诗乐创设情境。潮州弦诗乐题材丰富,有借景抒情、有表现人情物事等等,弦诗乐中重六调的《雨溅梨花》、《中秋月》、《喜春风》,轻六调中的《千家灯》、《朗清月》、《夜来香》等作品,如果引用其中的乐曲在课堂中营造气氛,为学生创设情境,配以适合的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能加深课堂的维度。

(三)通过语言创设情景进行融合

用潮州歌谣创设语言情境。潮州歌谣内容丰富,有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也有歌颂家乡美丽的作品,在语文课中如果讲解一篇歌颂家乡的文章,教师即可以考虑选择一首如“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舟,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两只牲牛一只溜”之类的潮州歌谣作为引入词,创设潮州儿童在赞美家乡的情境,为该课的主题教学做好铺垫,让学生在倾听和吟唱中体会家乡歌谣特有的亲切感。

二、用体验的方法进行融合

《标准》指出音乐新课标的核心目标就是“体验”,即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用体验的方法进行融合”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学生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使潮州民间音乐与小学教学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

(一)开展读谱游戏进行体验融合

利用学生对节奏的体验,对潮州锣鼓乐的锣鼓谱进行融合教学。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育,经常有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内容,如果能把课本中的例子换成潮州锣鼓乐的锣鼓句,那么,既能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传授潮州大锣鼓的读谱常识。因为潮州大锣鼓有很多传统的锣鼓句,这些锣鼓句节奏强烈,形象鲜明,老师在锣鼓句中选出与本课节奏型相关的锣鼓句,在课堂教学中由老师口头传授锣鼓句子的唱法。教师可以从简单的锣鼓句开始,由简单至复杂,慢慢引起共鸣,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不同节奏所表达的音乐形象的区别。

(二)根据含义的相同进行体验融合

通过对四字词的体验,融合潮州弦诗乐进行教学。在语文课中,教师可以融合以四字词为曲名的弦诗乐,在体验四字词的含义的同时,选用某些弦诗乐进行融合教学,帮助学生在体验本土的音乐的同时,理解并掌握这些四字词。如引用弦诗乐《踏雪寻梅》、《寒鸦戏水》、《暮鼓晨钟》等进行融合体验,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以上四字词的理解,又可以传承本土音乐。

(三)运用节奏的变化进行体验融合

通过对朗读节奏的体验,融合歌谣教学。帮助学生在明确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同时,学会、喜欢家乡的歌谣。在节奏训练课中,引用歌谣进行吟唱。让学生体验到节奏在音乐的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同的旋律进行不同节奏的处理,能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三、用探究的方法进行融合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音乐新课标教学法》中提出来的一项音乐教学策略。“探究学习”指的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绪,通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用探究的方法进行融合”:指的是把潮州民间音乐定为探究的内容,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学中了解乡土音乐的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

(一)根据种类的相同开展探究融合

利用网络上的探究,在欣赏课中融合潮州锣鼓乐的教学。民族乐器欣赏课中,教师可把欣赏的另一主题设在潮州锣鼓乐的乐器介绍上,利用网络上的图片,在介绍打击乐器的同时,为学生布置问题:潮州锣鼓乐中鼓的形状是怎样?它与其它地区的鼓有什么区别?你认识多少种潮州锣鼓乐队的打击乐器,它们的造型及音色和唱法有什么特点?在民族乐器欣赏课中融合开展潮州锣鼓乐的探究性学习,既能动员学生把视野从平面跨向立体,主动参与学习,又能在学生亲自探索的同时,加深对该课主要内容的印象,了解潮州锣鼓乐常见的各种打击乐的特点。

(二)根据主题的相同开展探究融合

利用网络上的探究,在欣赏课中融合弦诗乐的教学。限定主题,动员学生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限定主题,动员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在下节课上一起探讨,可以以小见大,教师以一首作品为例,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而帮助学生了解这一类作品。

(三)针对某一种类开展探究融合

利用探究式学习,融合潮州歌谣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确定探究主题,如潮州歌谣收集。让学生在调查、搜集、表达、交流与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中,增加对潮州歌谣的认识。

四、用综合的方法进行融合

“加强综合”是《小学音乐新课标教学法》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霍斯曼曾告诉我们一个不需要增加学习时间、教师数量和设备却能扩充艺术课程的方法,那就是使整个艺术教学课程一体化。他确信,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艺术教学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用综合的方法进行融合”指的是教师利用潮州民间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教学的某些知识点的相同,把潮州民间音乐与小学音乐课及其他学科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方法。

(一)利用音乐的运用进行综合融合

在乡土课中,当教师讲到传统节日的特点时,可以融合潮州锣鼓乐进行介绍。如:潮州鼓畔音乐的欣赏,因为潮州鼓畔音乐原来是潮州庙堂音乐中的一种击乐形式,后逐渐成为潮州各念佛社、善堂参加游神赛会时所演奏的锣鼓乐。当教师讲到“元宵节”游花灯的内容时,可融合进潮州花灯锣鼓的欣赏。

(二)根据故事情节的相同进行综合融合

结合作品故事情节的相同,把潮州歌谣与其它学科进行融合。有目的地选择潮州歌谣,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潮州的歌谣中,有—部份是蕴涵着相当的故事情节。如果在语文课中进行融合,我们可以给学生一首歌谣,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例:歌谣《剪凌谣》:拍剪刀,剪绫纙,绫纙整,过深河,深河深河深,一群姿娘仔,罗听琴,琴好听,阿姑阿妗满客厅,客厅通池块?通到后头花园边,园中好花唔甘摘,留分娘仔插鬓边,鬓边插好去落田,保贺阿兄收大冬,大店满,细店弟(din),大家共庆丰收年!(用潮州方言朗读)该歌谣讲的是劳动人民祝福自己新一年里能获得丰收年的美好愿望。教师在教会学生吟唱之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谣的理解,改编或续编成一个故事。

参考文献:

[1]金亚文主编.小学音乐新课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6

[2]王英奎主编.音乐新课标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62-163

[3]潮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潮州市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8):1459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融合方法小学教学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模式刍议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论如何将传统文化理念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翻车机粉尘治理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