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著开讲 《堂吉诃德》

2009-11-18

新语文学习·高中 2009年9期
关键词:堂吉诃德塞万提斯骑士

李 林

复习指津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以描写骑士生活、事迹为主的文学,主要在中世纪盛行,大致包括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及后来的反骑士小说。

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对现代欧洲民族性格的塑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构成了西欧民族中所谓的“绅士精神”,形成了现代欧洲人对于个人身份和荣誉的注重,对于风度、礼节和外表举止的讲究,对于崇尚精神理想和尊崇妇女的浪漫气质的向往,以及恪守公开竞赛、公平竞争规则的精神品质。总之,它使现代欧洲人民族性格中既含有优雅的贵族气质,又兼具信守诺言、乐于助人、为理想和荣誉牺牲的豪爽品格。

作者简介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万德拉(1564-1616)一生艰辛,经历奇特。他21岁时因卷入萨拉曼卡城皇家院内的一次争斗。被判以砍去右手的刑罚。塞万提斯为了躲避判刑,逃离家乡前往意大利。在那里他先参加了罗马军队,后又为西班牙神圣兵团作战。在与土耳其人的多次战斗中,他冲锋陷阵,多次受伤,左手致残。7年之后,他带着奖章及推荐信准备回国,途中不幸被阿尔及尔人捕获,判作劳役。几次越狱都不成功,直至5年后由家人和朋友交付巨额赎金,才得以返回家乡。此时他已经33岁,左手残废,面临着家庭的债务和失业。他两次结婚都不幸福,为了养家糊口,找到一份纳税员的工作。但是又因他税收工作不力,账目混乱被关进监狱。《堂吉诃德》就是在他穷困潦倒的境遇下孕育出的作品,其中自然映照出作者自我的体验和情感。

塞万提斯在谋求生存之余,潜心创作。他用8年时间完成了《堂吉诃德》的第一部,小说于1605年发表,受到人们的喜爱,书中的两个形象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几乎家喻户晓。然而这并未能改变塞万提斯经济上的窘境。1605年后,塞万提斯着手写小说的第二部。1614年在他即将完成之时,听到有人出版了《堂吉河德》的续集,十分气愤,因此他在书中揭露了伪作,并结束了堂吉诃德的故事。1615年《堂吉诃德》第二部出版,人们的热情和喜爱不減,然而次年穷困交加的塞万提斯就在马德里逝世。

内容梗概

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不朽的典型人物。这位50多岁的穷乡绅身材瘦削、面带愁容。他闲来无事,就埋头读骑士小说,直读得满脑子尽是游侠冒险的荒唐念头,终于忍不住要学做骑士,到各处去行侠仗义。他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并自命为鼎鼎有名的骑士,要去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想了八天,为自己取了个中意的名字,叫堂吉诃德,为了替家乡增光,又把自己家乡的地名附加上去,自称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他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给它取了个高贵的名字叫“驽骋难得”,意思是“原来是一匹驽马,现在是马中第一”。他又依照骑士的做法,物色了邻村一个养猪女郎作为自己的意中人,给她取了一个贵族名字叫“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意思是“甜蜜温柔”,并且决心终身为她效劳尽忠。

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因此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

小说记叙了堂吉诃德三次外出行侠的经历。

第一次,堂吉诃德单枪匹马出游。他把乡村客店当做城堡,把店主当做寨主,硬要店主封他为骑士,被店主捉弄了一番。在游侠路上,他看见一个财主鞭打一个孩子,救下了那孩子。可他一走,那孩子却遭到更凶狠的毒打。他遇上一对商人,逼他们承认杜尔西内娅是天下最美的美女,结果被打得七死八活,爬不起来,幸好被一位老乡发现,用驴子拉回家。

第二次出游,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着驴儿跟在后面。在一片平原上,远远看见耸立着几架风车。堂吉诃德认定它们是凶恶的巨人,便挺着长矛冲上前去大战一场,被转动的风车连人带马抛到空中,弄得遍体鳞伤。又一次,主仆二人路见两队羊群,堂吉诃德认为那是两支交战的大军,便冲上去攻打邪恶的一方。桑丘想拦也拦不住,眼睁睁地看着主人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面,打落了牙齿。尽管桑丘-潘沙一再纠正他的行为,他总不信,又把一个理发匠当做武士,给予迎头痛击,把胜利取得的铜盆当做有名的曼布利诺头盔。他把一群罪犯当做受迫害的绅士,杀散了押役救了他们,要他们去找自己的意中人道谢。结果犯人恩将仇报,夺走了主仆二人的衣物,还把他们打成重伤。后来因为堂吉诃德在一次滑稽冒险的战斗中负了重伤,几乎丧命,才被人放在牛车上拉回家乡,就此结束了第二次出游。

第三次出游,堂吉诃德和桑丘主仆二人先是连连胜利,不胜得意,但接踵而来的是一些不测的灾祸。在“驴鸣镇”桑丘因触犯该镇居民的忌讳,学了一声驴叫而惨遭一顿狠打,吓得堂吉诃德逃之夭夭。在艾布罗河上,主仆二人乘船要去救水磨房里假想中的骑士,差点连人带船被卷入水车轮子的漩涡里。后来他们遇到了公爵夫妇,公爵夫妇为寻开心找刺激,仿照骑士小说的离奇情节设下圈套,残酷地捉弄堂吉诃德主仆二人。其间公爵任命桑丘到海岛上做总督。桑丘到任后断案公正,执法如山,爱憎分明,还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受到人们的颂扬。公爵派人伪装敌人进攻海岛,把桑丘打得遍体鳞伤,只好狼狈辞官。离开公爵府后,主仆二人在巴塞罗那遇到了朋友参孙·卡拉斯科装扮的“白月骑士”,在交战中堂吉诃德被打败,只得服从命令,停止游侠活动一年。

堂吉诃德回家后又气又恼,终因忧郁过度一病不起。直到临终之时,他才后悔自己“从前成天成夜读那些骑士小说,读得神魂颠倒;现在觉得心里豁然开朗,明白清楚了。知道那些书上都是胡说八道,只恨悔悟已迟,不及再读些启发心灵的书来补救”。他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阿隆索·吉哈诺,并嘱咐外甥女不得嫁给骑士,否则将得不到遗产。

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

耽于幻想,脱离现实,但出于善良的动机,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锄强扶弱,伸张正义),行为荒唐鲁莽但表现出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1.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人。他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

2.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许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但他对此是如此的迷恋和执著,如此不可思议,已完全变成偏执。

3.堂吉诃德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他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折服。堂吉诃德敢于为主持正义、清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缩。如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

我们可以看到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

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敢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种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桑丘·潘沙

堂吉诃德的忠实侍从,原为拉·曼却的农夫、堂吉诃德的邻居。在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时听信其许愿封赏他为海岛总督而做了他的随从。其性格与主人相辅相成:主人耽于幻想,他处处求实;主人急公好义,他胆小怕事。在作品中,他的形象是不断发展的,最初显得愚蠢,后来逐渐愚中带黠。在下卷中,性格有进一步发展:在他被公爵夫人捉弄而做了“总督”时,断案公平合理且机智灵活,为官清廉正直,尽管只有短短幾天,却做出了政绩。但他不断地被人捉弄,最后悲惨地弃官。作者通过这一人物体现了对民主精神的追求。

艺术特色

在创作方法上,塞万提斯善于运用典型化的语言、行动刻画主角的性格,反复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人物的个性,大胆地将一些对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交替使用。堂吉诃德的悲剧恰恰在于目的与方法、主观与客观、愿望与效果的矛盾对立。桑丘·潘沙与堂吉诃德更有现实与想象、真实与虚幻、智慧与愚蠢、崇高与荒唐、勇敢与胆怯、诚实与虚伪、理性与疯癫等方面的不同。这些相互对立的矛盾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使小说的层次更加分明,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同时也使小说的哲理更加含蓄深刻。塞万提斯十分清楚这些矛盾的悲剧因素。他说:“两种愿望一样痴愚:或者要当前再回过去,或者要未来马上在目前实现。”塞万提斯用骑士小说那一套讽刺骑士小说,并“借题发挥,放笔写去,海阔天空,一无拘束”,自然而然地批判了没落的骑士道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

小说既有发人深思的悲剧因素,也有滑稽夸张的喜剧成分。作者将堂吉诃德性格中内在的矛盾和悲剧因素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情理之中的悲剧结果在意料之外的喜剧状态中逐步完成。这种悲剧的喜剧效应是塞万提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正因为喜剧和悲剧、滑稽和崇高、可笑和可爱存在于同一人物身上,他所引发的笑,遂令人回味地成为一种“含泪的笑”,一种发人深省的笑。塞万提斯是最早使喜剧(同时也是悲剧)主体具有这种双重品格的欧洲作家之一。这使他不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欧洲此前的小说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骑士
塞万提斯:与“风车”作战,至死方休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堂吉诃德之性格内蕴析论
中企走出去不妨学一学“堂吉诃德”(观察家)
多少级楼梯
只爱穷骑士的姑娘
塞万提斯:悲喜人生胜过堂吉诃德
西班牙找到塞万提斯遗骸
让人心疼的大师
New Enem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