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人搞入耳,究竟多“入耳”?

2009-11-18

数码家居 2009年11期
关键词:铁三角耳道耳塞

孙 皓

In-ear earphone

入耳式耳塞的发展,满足了现代人“移动听音”、“外听音”的实际用途,而且音质方面也在专业耳机厂家的探索下越来越好,不过,离优质的头戴式耳机仍有着明显的差距。在这点上,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去把入耳式耳塞的音质加以神化。

一副入耳式耳塞在使用不同材质和大小的耳套时,声音是不同的,特别是低频的表现,可以差别非常大。

当初美国Etymotic研究入耳耳塞时,肯定做梦也想不到,入耳耳塞这个东西竟然能像现在这么风靡,以至于所有的耳机厂家都卷入其中,以至于传统的贴耳式耳塞近几年毫无进展,几乎可以进入博物馆成为历史文物。

最先开始研究入耳式耳塞的美国Etymotic、Westone公司都是专业研究听力保护装置的专业公司,并非Hi-Fi耳机公司。 稍后,以制造话筒而知名的舒尔公司开始关注并进入这个领域,同时诞生了Ultimate Ears这么一家公司,它成立的目的是为歌手提供舞台监听耳塞,即歌手在舞台上表演时监听伴奏效果用的耳塞产品。至此,形成了所谓“美国四大入耳厂家”。其中三家是做听力保护,舞台监听产品的,一家是做话筒的,他们的背景都并非传统Hi-Fi耳机厂商。

入耳式耳塞的星星之火就这么被这几家小公司点燃了。 当然,之前象SONY等消费类大公司也推出过有入耳式概念的耳塞,比如大家熟悉的ED系列,但并未成为主流,主流仍是大家熟悉的传统贴耳式耳塞。

那为什么入耳式耳塞会迅速风靡,并流行到令传统贴耳式耳塞“无地自容”的程度呢? 关键还是在于它的隔音性能。

入耳式耳塞和传统贴耳式耳塞,不论音质高下,最大的本质区别,就是隔音性能。 贴耳式耳塞并不阻挡周围的环境声,而入耳式耳塞则能较好地阻隔掉环境声,使用者即使身处一个较为嘈杂的环境,也能安然聆听音乐,而不被环境声所干扰。当然,使用入耳式耳塞时,如果隔音性能非常好,很容易使人不注意周围的喇叭声,车辆声,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所以一般是建议在安全、不动的环境下使用入耳式耳塞,而不要在移动状态中使用它。

从声音角度说,两者还有一个区别: 贴耳式耳塞都是采用动圈单元制造的,而入耳式耳塞则有动圈单元的产品,也有动铁单元的产品。说到这里,必须澄清一点: 很多发烧友存在一个误解,觉得动铁单元比起动圈单元要“先进”,其实并不如此简单。动铁发声技术固然确实是比动圈技术晚出现,但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异,都是依靠电磁感应原理,以一小片振膜发声。 动铁单元并不是以一块移动的铁片来发声的(这是很多人的误解)。 与传统的动圈单元相比,动铁技术主要的优点是在于体积小,这就可以把耳塞做得更小,以便塞入耳道,并且可能把一个耳塞做成两单元,三单元,甚至四单元。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以为单元越多,声音必然越好。并不是这样的。设计得好的单单元耳塞,音质可以非常好,好到丝毫不弱于两单元,三单元的耳塞。 设计不够好的多单元耳塞,也可以声音非常一般化。

下面是我总结出的几个规律。

1. 传统Hi-Fi耳机厂家们几乎无一例外,都认同了入耳式耳塞的主流地位,并投入了精力进行研发。

2. 传统Hi-Fi耳机厂的入耳式耳塞以动圈为主流,动铁产品为少。

让我们看一下: SONY、DENON、森海塞尔这三家产品甚至连价格昂贵的顶级产品都是动圈的: SONY的EX700SL,天龙的C751,森海的IE8都身价不菲。这说明这些厂家仍认为传统的动圈单元技术是最好的。

铁三角有CK9、CK10、CK100三款动铁耳塞。美国歌德有GR8一款动铁耳塞。大家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 都体积很小巧。 特别是铁三角的CK10和歌德的GR8,可能是体积最为细小的入耳耳塞产品。 显然,这两个厂家之所以在他们的高级入耳产品里选择了动铁单元,就是为了达到体积小,便于携带的目的。

3. 这些传统Hi-Fi耳机厂家的高级入耳产品,都继承和发扬了其头戴式耳机产品的传统音色。所以喜欢森海HD600和HD650耳机的人,会在IE8身上感觉出熟悉的“森海声”;喜欢铁三角高端耳机清甜娇美之声的,会在CK10、CK100身上找到那迷人的个性美;钟情于GRADO耳机热情开扬之声的,也会对GR8耳塞感到非常认同和满意。此外,日本DENON的头戴耳机系列,与其入耳耳塞系列,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声音认同感。

仅从音质角度讲,头戴式耳机当然有着更为全面而忠实的表现,再好的入耳式耳塞也必然存在音质上的妥协和局限。 但与此同时,耳塞有着大耳机无法比拟的携带方便性、易用性、隔音性,所以传统的Hi-Fi耳机厂们,也越来越多重视入耳耳塞产品,并且将它们传统的音响审美观融合到了其入耳耳塞产品中。

在这里我必须指出一下,虽然贴耳式耳塞貌似很不得志,但也不可能被入耳式耳塞一统天下。原因很简单! 不是每个人都能习惯和适应入耳式耳塞的。 入耳式耳塞虽然有较好的隔音效果,但毕竟是要塞入耳道的,对耳道来说毕竟是个“异物”,多少会造成一些异物感和不适感。有些耳塞要塞得很深才能得到良好效果(比如Etymotic),舒适度方面的问题一直被人诟病。而传统的贴耳式耳塞虽然不怎么隔音,但佩戴舒适,很少有人对它的舒适度提出意见。这是它无可争议的好处。

最后,分析一下入耳式耳塞的声音。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感兴趣的东西。

入耳式耳塞很有意思的一点是: 把低频做多,做强,是很容易的,但把整体声音做平衡,把低频的质做好,却要困难得多。由于入耳式耳塞的本质特点就是用阻尼物质封闭耳道,把耳道堵起来,所以耳塞单元发出的低频能量是被关在耳道这个密闭空间里的,很容易得到很强很重的低频。 低端的入耳耳塞,除了少数例外(比方铁三角低端入耳),低频清一色是量多,强劲,但偏浑浊。 同时由于低频很强的缘故,高频被掩盖掉,缺乏细节。

说到这一点时,又必须指出另一点: 入耳式耳塞是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需求和口味,自行调整低频多少的。一副入耳式耳塞在使用不同材质和大小的耳套时,声音是不同的,特别是低频的表现,可以差别非常大。佩戴时插的深浅,松紧程度,都会影响低频的多少,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声音效果。简单说就是根据你对低频的要求,可以通过佩戴的深浅松紧,耳套的大小选择,来获得个人最满意的声音。选择偏大的耳套,低频增加;选择海绵套,低频增加;佩戴得深一些,塞得紧一些,低频增加。反之选择偏小的耳套,佩戴得松一些,浅一些,选择硬的硅胶耳套,低频会减少。

至于什么样的效果是最正确的,我觉得并没有这样一个概念。 本身这就是一个给用户自己调整的方式,而且每个人的耳道也是不同的。 既然没有一个“标准的耳道”,当然也就不存在一个标准正确的方式。厂家提供不同尺寸和材质的耳套给用户,就是给用户利用来调整的。

中高端入耳耳塞里,也是低频偏强劲的多,低频偏少的较为少见。 SHURE E5C(SCL5),SE530,都是低频非常强劲浑厚的,UE 5PRO,5EB也是低频很重的,特别是5EB,简直有些变态。 歌德GR8在驱动充沛时低频力度扎实,接近GRADO大耳机的风格,也就是量不多,但力度足。 动圈耳塞里森海的IE8和天龙的C751都有着厚实有力的低频。

低频不多的,典型例子一个是Etymotic ER4S,ER4B,另一个是铁三角的三款CK9,CK10,CK100。别看CK100是铁三角的顶级耳塞了,但低频依旧不多,和中高频衔接得很自然,并无半点突出低频之处。

从音乐类型说,最适合大型交响,大编制音乐一类的,我觉得要数森海IE8和SHURE SE530。 声底厚实,声场较为宽大也有深度,属于比较适合大场面音乐的。 当然即使是这样,它们仍不能和头戴大耳机相比。总的来说耳塞毕竟不可能在声场规模上去和大耳机比。

播放人声最动听的,一个是歌德GR8,一个是SHURE SE530。 有些人会说铁三角CK10和CK100的人声也非常好,但那属于一种高度修饰化的音色,有喜欢的,也有很不喜欢无法接受的。 我个人偏爱的是GR8,中频准确,直接而质感优良,兼之音色圆润柔和,不突出齿音,用来欣赏流行歌曲,真是非常迷人。 SE530的中频段不象GR8那么直接,质感稍差,但音色丰厚柔韧,效果也颇为突出。 价位不高的耳塞里,舒尔的SE110人声表现非常突出。

铁三角的CK10和CK100应该算是入耳耳塞里高频最为华丽而精致的。当然Etymotic ER4S和ER4B的高频解析和透明度都十分好,但听感偏清澈和冷静,没有铁三角CK10,CK100那般华丽,润泽而细腻的高频音色。论高频音色之灿烂而华丽,CK10和CK100真是值得一听的。

总体来说,入耳式耳塞的发展,满足了现代人“移动听音”、“外听音”的实际用途,而且音质方面也在专业耳机厂家的探索下越来越好,不过,离优质的头戴式耳机仍有着明显的差距。在这点上,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去把入耳式耳塞的音质加以神化。DHC

猜你喜欢

铁三角耳道耳塞
蚊虫入耳怎么办
跟踪导练(一)
异物进入耳朵
解放双手的阻噪无线耳塞
我国成立耳道数据与3D打印服务中心
“铁三角”亮相“广州展”
谁才是适合你的听音设备
常见“铁三角”问题的解题技巧
用“新潮”耳塞保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