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2009-11-17杨德昌

活力 2009年13期
关键词:文化意义文化内涵企业文化

杨德昌

[摘 要]本文简述了企业文化的来源和我国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和发展,说明了企业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企业文化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企业文化将更为突出的表现为它是一种市场经济中的微观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大。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内涵;文化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的实现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20世纪80年代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被介绍到我国的。经过20年的实践,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收到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以党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后,许多企业进一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从最初的自发借鉴阶段逐步走向深化提升阶段。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述,为在新世纪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观点,更使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培育而形成的企业特有的一种群体文化, 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显然,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与文化意义的混合,即在企业或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的文化影响。这里的“文化”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中体现的人文哲学;不是舒适的工作环境,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感情;不是企业管理活动,而是造成那种管理方式的文化底蕴。总之,企业文化是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是企业中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企业与外部联系中内在发生与作用的那种意识、意志,是企业之灵魂所在。这种微观的上层建筑,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核心力的各种精神因素、社会因素、道德因素、心理因素和智能因素的总和。

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以人为中心所形成的命运共同体的团队精神,这种表层文化现象又是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等外在的表现形式;以企业员工共同的企业追求为目标,企业管理作风、管理观念、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等为内容的组织管理氛围;以企业基本价值标准、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人际关系、道德规范和员工责任感、荣誉感等为核心的企业基本理念。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借助文化力量,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铸魂、育人、凝心、塑型的作用,营造出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人际氛围,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原动力,把企业的价值取向、价值观、风貌、行为规范发展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个性文化。

企业文化载体是企业文化的表层现象,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反映。在企业中企业文化载体目前主要有企业员工文化室、俱乐部、图书室、健身房、各种协会、文化活动、文艺晚会、企业刊物、企业服装、企业标志、计算机网络、企业产品品牌、企业形象、企业对顾客的服务、公司庆祝活动、广播操、表彰会等。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有很好的企业文化载体,有了好的企业文化载体,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建设企业文化对于企业之意义

一个广义的文化形态是由三个层次——三个同心圆构成的。最外层是器物层,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产品;中间层是制度层、包括各种规章制度与相应的法制、机构等;最内层是观念层,包括各种思想意识和相应的行为准则等。企业发展是需要在三个层面上同时进展的,但最终都触及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人,触及人的价值观、伦理观、荣辱观和事业观,触及人们的传统、风尚。企业改革过程已经证明是符合“文化形态三元论”的,是循着物质基础—管理技术——经营体制——思想观念——经营体制——管理技术——物质基础的由外向内,由内而外的程序进行的。在我国企业改革发展到今天,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现代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塑造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要改制,是因为企业缺乏适应市场的活力、管理体制僵化、经营机制不灵、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等。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由于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文化的陈旧和落后。改制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而改制的关键就是要进行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因此改制一定要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入手,改变文化才能改变人,改变人才能改变体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决策和运行机制,企业的活力才能充分激发出来。

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大。第一,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能为企业注入活力。这种力量第一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纽带力,第六是辐射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活力一方面取决于经营机制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在科学的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这也就是企业文化。其次,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提供形象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不断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的过程。

三是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它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正确的管理理论和经营战略,反之,企业管理的实践又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当前,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强调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人、财、物等要素的管理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和最佳的组合,其中人是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而企业文化建设正是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优化管理。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职工在科学价值观的规范下,自觉遵守各项管理规定,增强了管理的有效性。

四是企业文化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它一方面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转变职工观念,把严格的企业管理融会在团结和谐、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中,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多的载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活动,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教育职工,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得到加强。

总之,企业文化的功能或作用,可以归结为导向功能(作用)、规范功能(作用)、凝聚功能(作用)、激励功能(作用)。这些作用或功能不是各自单独发挥着的,而是同时地、综合的、整体的发挥着的,这种共同作用,就直接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灵魂与动力功能(作用),企业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对所属企业的归属感、对企业准则的认同感等等,都是经由企业文化微妙暗示、潜在作用的结果。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但要十分注意物质力量的优势整合,而且还要十分重视其文化力量的优势整合,企业的优势是在有形的要素优势与无形的要素优势结合中生成的那种在市场上独特于别人的力量。

笔者曾对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进行学习研究。 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像一面旗帜,指引着企业和每一个员工的行动方向。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被大家深化,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和行为,每一个员工的思想行为被规范在一个模块内,使公司的员工从中协调行动,自我控制。企业兴衰,关系到每个人的收入和饭碗。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共同的语言,创造出了和谐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构成了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建设使这家公司跻身于世界现代企业之林。

企业文化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从国内外绝大多数企业的实践看,至少需要四年以上的时间,因此,不能急于求成,在开展作业之初,最好按长远的计划来实施,这样做可以事半功倍。□(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文化意义文化内涵企业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高校内应对综艺活动教学研究
中美国家形象广告视觉文化意义的二元差异
关于《奥赛罗》戏剧文化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