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家三口上大学

2009-11-13

妇女之友 2009年10期
关键词:转学美国大学全校

豆 角

我常常在想,等我女儿上大学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呢?

老实说,我是那种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家长,崇尚我的人生我是中心,绝不会为了孩子成为全职母亲,我这样说的意思是,像我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自问孩子上大学的时候也一定屁颠屁颠送过去,因为这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之一,她付出很多辛苦,写痛手指累弯背,好容易收获快乐的种子,没理由不分享,又不是送不起。

我考上大学那年,家里欢天喜地,不过去学校报到却是我千里走单骑。不只我,全校大多数孩子都是自己去的,因为昂贵的来回车票和住宿费实在送不起。

时间转到2009年,为了鼓励大学新生独自报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发放了意外惊喜的小“红包”,而得到这个小红包的学生,大约为全校新生的1/10,估计和特困生比例差不多,只要送得起,谁不愿意看看孩子的大学什么样?其实送孩子上大学和独立不独没关系,主要家长乐意。

当然了,学校有学校的烦恼,每年开学,上千名学生和数倍于学生数量的家长涌入校园内,给学校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父母送送就可以了,弄个亲友团确实有点夸张,虽说全家集体旅游吧,可如果全这样,校园都得缺氧,对孩子身体不好。

也有人说,其实美国大学新生报到时,家长也会“护送”孩子到学校,而且家长只要有时间,还会在学校“逗留”几天,不过人家最关心的是不是学校的生活环境怎么样,而是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说白了,就是想知道自己所买的教育是不是“物有所值”,因此,同样是送孩子上学,美国家长却比中国家长意识先进。先生这样说真是让人气愤,美国家长为什么要调查学校实力?因为不满意可以转学呀!美国大学各大学之间有灵活的转学机制,学生可以从低级院校向高级院校转学。全美20%以上的学生有过转学的经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生院的毕业生一半左右是通过转学方式进去的。去孩子的学校转一转,如果感觉差强人意,就可以鼓励孩子说,娃呀,这学校不咋地呀,咱好好修学分,争取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去。

在中国,你很难想像读大专的学生转到其他大学读本科,即使校内要转个专业也是几乎没可能。想当年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曾希望吸收优秀大专生转入武大继续读本科,不过这种“超前”教育改革立马被掐死在摇篮中。

所以,咱就是送送孩子,顺便溜达溜达。

猜你喜欢

转学美国大学全校
躬身践行修己身:从留美文科博士到美国大学系主任
合伙教育,家校共育——在考试后全校家长会上的广播讲话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开会
美国大学课堂教学观察及启示
趴 下
转学的烦恼
从外国转学来的老史
原来如此
全校动员 全力以赴:以一流的建设成绩保证评估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