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2009-11-13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8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活动目标

胡 仙

在一次听评课活动中,我记录下了授课老师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的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复习前面学过的直接开平方法;3、使学生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实质;4、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5、通过新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7、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爱班、爱校、爱国的热情。听完这节课后,听课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很多老师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了质疑。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们倾心于课程理念的实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但比较忽视教学目标的研究和探讨。在教学实践中,重教法而轻目标的现象屡有发生。著名教育改革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冷沅教授曾著书指出:“现代教学研究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成了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也著书指出:“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标志。”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就此问题的一点拙见。

一、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以教师为表述主体,而教学目标则是以学生为表述主体,因为主体的不同,所以它们的表述方法也不同。有的教师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往往描述的是教师的行为,而不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以上用“使学生”、“培养”、“激发”等词语,表述的都是教师要去做的,而实际上教师只是做了工作,却未必能达到目标。因此,应该从情感态度、培养结果的层面来描述目标。可用“掌握”、“获得”、“体验”等词汇来表述。事实上,真正自觉做到这样表述教学目标,也就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

二、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标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可见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位置是不可替代的。把教学目标作为讲课、听课、评课的重要标准,这在全体教师中也早已形成共识。也正因为如此,有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过多依赖于教参、考试、课本的内容,而对教学对象、教学的导向性、教学方式、方法考虑得较少。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难免大而空,或流于肤浅,或过于繁杂,或目标与内容脱节。

一个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有效的。而上述教学目标中,“吃苦耐劳的精神”,“爱国主义的热情”等实际上都难以检测。再说通过一节数学课就要达到这个目标。似乎也有点牵强。这样的教学目标有没有都一样。事实上通过目标检测,也给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还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练。那么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能合理指导有效教学。

三、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在日常的备课检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很粗略,对于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几乎都只是照搬教参,一步到位。事实上,教参中关于教学重点、难点的阐释,只是编者的看法,仅仅是我们的教学参考。因为编者并不了解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学只能是空对空,也就谈不上效果了。

在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这一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因此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不再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应是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必然要在元认知的基础上经历探究——感受——获得——运用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应该将这一目标分解为可检测、可操作的几个小的目标,通过这一分解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更具层次感。这样有层次感的目标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核心所在,目标设置的优劣,教材处理的得失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首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可能都包含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但通常情况下由于受知识本身以及学生实际和学习环境所限,一节课要实现所有的目标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优先选择既重要又具有关键性、迫切性的目标作为主干,对其他目标做出妥善的调整和安排。从知识的记忆目标到理解与运用目标,再到发展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情感体验目标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层次的目标往往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导学激疑的功能。

四、教学目标的可行性

教学目标的完成者是学生,因此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制定教学目标。上例中“进一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使学生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实质”这两个目标暴露出教师对学生、所教内容的准备不足,导致这些目标落入尴尬,实施会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不实施则没达成目标。所以,要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目标,我们就要全面了解、分析学生,包括他们的认知结构、认知特点、语言水平、探究能力等,同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学生需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要达到什么程度和水平,培养何种能力和态度,身心获得怎样的发展等等。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应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变化,分析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前和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如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认知结构的特点、学习风格等。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才符合学生的需要,才能确保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想完成的、能够完成的、应该完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好地做到了因材施教,

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恰当、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者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进程,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有导向性作用。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张力,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朝着高效快速的方向发展。

没有目标或目标不甚明确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始和归宿,能否科学地制定和执行教学目标,是体现教师教学素养高低及其教学功底扎实与否的重要标志。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的,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切实把握好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学什么、评价什么、达成什么”的问题,才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也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黄埭中学)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活动目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