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质疑”为突破口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09-11-13杨长才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9期
关键词:质疑西瓜积极性

杨长才

宋代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句话揭示了学习贵在有疑的道理。心理学家认为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起点是“疑”。因地,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地设置些障碍,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质疑。启迪学生思维。

一、培养自信,使学生敢于質疑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学”的思路不会完全一致,学习中产生疑惑是正常现象,只有把问题暴露出来。才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而学生往往有问不敢提。那么怎样使学生敢于质疑呢?

1,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激发学生大胆质疑

现在的课堂教学,有的还未跳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每节课的内容排得满满的,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所提的问题转。缺乏自主性,更谈不上向教师质疑问难。课堂气氛沉闷。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探求方法告诉学生,并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试探、去寻找、去发现。课堂上力求创造一种民主的学习气氛。采用多种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勇于发言,敢于质疑。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学习。在探求质疑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所学知识,能力又得到了锻炼。

2,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学生有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敢于质疑更是难能可贵的,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首先,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话发问。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课上插话发问,会打乱课前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耽误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从而不允许学生插问,甚至加以指责,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学生插话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在认真思考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些问题往往是在初学这部分内容时。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所在。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进一步活跃。其次,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要正确加以对待,有问必答,作出相应的处理。有的可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可作出解释说明;有的可待课后作个别解答等。切不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或有厌烦的情绪。否则,会挫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压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情景,使学生乐于质疑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乐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愉悦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究新知。这里仅以数学课中导入新课为例,谈谈如何创设情景,使学生乐于质疑。

1.采用故事创设情景

用故事创设情景,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听”中产生疑问。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天中午,天气炎热。为了解渴,悟空找来了3个一样大的西瓜。可怎么分呢?为了公平,悟空把第一个西瓜平均切成4块,每人吃一块。八戒嘴馋,很不高兴,就嚷道:“师兄,第二个西瓜我要吃2块。第三个西瓜我要吃3块。“悟空满口答应,就把第二个西瓜平均切成8块,递给八戒2块,把第三个西瓜平均切成12块,递给八戒3块。八戒很得意,可大家却在笑他。听到这里,学生便产生了疑问:八戒有没有贪到便宜呢?这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开了个好头。

2.采用实验操作创设情景

小学生一般都喜爱动手操作,爱自己发现。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加强演示操作,使学生在“做”中产生疑问。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出示一辆没有轮子的汽车模型,让学生用硬纸板为它设计车轮,再把设计好的车轮装在汽车上试行。在操作中,学生自然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把车轮设计成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车开起来就上下颠簸呢?促使学生陷入深思,思维被教师引入到圆的特征上来。

3.采用游戏创设情景

小学生对游戏普遍怀有异常浓厚的兴趣,并且积极投入。因而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巧妙地安排游戏活动。将知识融合到游戏之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玩”中产生疑问。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说除法算式20÷5、6÷3、2÷2等,让学生用掌声表示各题的结果,当教师说出1÷2时,学生便无法拍掌,产生了疑问。这样就自然地导入到新知学习中。

4÷采用数学问题创设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创设一个问题情景,暂不解答,给学生一个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思”中产生疑问。例如:在教学《通分》时,让学生回答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3/7和5/7;5/9和5/11;3/4和5/6。显然前两题学生能很快回答,而第三组是新课例题,题中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如何比较呢?学生积极思考,处于暂时困惑的阶段。

三、加强指导,使学生善于质疑

学生如果能敢于质疑、乐于质疑,那就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这不一定表明学生善于质疑。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偏,没有钻研的价值,甚至没有回答的必要,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指导,授之以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使学生善于质疑。

1.要提出质疑的要求

为了避免质疑的盲目性,教师事先可以有目的地提出质疑的具体要求,给学生指明方向。目标明确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较为集中,质量也较高。

2.要教给质疑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质疑时,要让学生力争做到“四求”:一是求全。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严密。既要考虑到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又要考虑到问题的其他相关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二是求深。指导学生不要被表面现象所干扰,要善于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通过分析、比较,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三是求活。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灵活,要注意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借助已有知识,从各个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各种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四是求异。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联想、想象,多角度、多方向地深入探讨问题,从而打破常规。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适时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循循善诱,导之以法,使学生由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发展为善于质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工作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猜你喜欢

质疑西瓜积极性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巧切西瓜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