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对主流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分析

2009-11-04高雪阳

关键词:体系结构检索期刊

高雪阳

摘要:文章回顾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史,总结了主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自动化发展

1 图书馆自动化的提出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真正发展是在1964年LC发起研制机读目录(MachineReadableCatalog)之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编目系统为基础的各种自动化系统已经成形,同时还出现了以编目系统为纽带的联机编目协作网,例如OCLC,BALLOTS,RLIN,WLN等;当时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是由大学图书馆或有条件的大型图书馆自主开发的,如东伊利诺斯大学的联机图书流通系统,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图书采购系统等。

商品化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出现,本身就是社会分工的体现,使得图书馆能更进一步地专注于资源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事实上,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基本上不再自己独立研制软件,而是直接购买商品化的软件系统。

随着Internet的发展,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广泛应用,以及一系列诸如Web技术、数据库技术、Java技术的出现或成功应用,许多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厂商感觉到需要“重新设计”其产品,以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来支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目前国外在用的许多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主体构架,都来源于当时的“重新设计”。

2 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分析

2.1 基于UNIX标准,采用先进的体系结构,支持多种通用平台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全都支持UNIX平台(有的同时支持Windows平台)。目前的主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都可运行在IBM、SUN、HP等多个厂家的服务器上,支持AIX、Solaris、HP-UNIX等多种操作系统。

作为重新设计的自动化系统,这些主流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都采用于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多层体系结构。在这方面Innovative的Millennium系统和Exlibris的ALEPH500系统最为明显。图1给出了Millennium和ALEPH500的体系结构。

这种多层的,基于组件模式的体系结构为自动化系统的灵活配置提供了充分保证,同时这种体系结构,能够将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分散到多个硬件平台之上,对于将来保持系统的高效运行,实现系统规模的进一步扩充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采用大型数据库,提供全文检索和MetaSearch功能 有一些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如AdlibInformationSystems公司的AdlibLibrary,使用自己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有一些系统,如Aurora,Amicus等,使用基于文件形式的Fulcrum,Ctree等数据库系统,还有一些系统,如BookshelF,Lexicon等使用PICK等层次型或网状数据库系统。但从目前来看,使用成熟稳定的大型商业数据系统是一个发展趋势。

是否提供全文检索是近一两年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的一个重点,许多基于大型商业数据库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同时还内嵌了文本检索软件,以实现全文检索,如InnovativeInterface.Inc的Millennium,Sirsi和Unicorn,以及Exlibris的ALEPH500都有自己的全文检索引擎。

元搜索(MetaSearch)方式也已经引起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厂商的注意。利用Z39.50,SQL,HTML分析以及其它相关技术,用户只需键入一次检索词,MetaSearch引擎就会将自动将这一检索词广播给多个信息来源,分别检索各个信息源的内容,将各个信息源的检索结果集中整理,最后给出一个经过重排序的检索结果。

2.3 提供开放链接,以实现系统间的互操作 在从物理形式的图书馆转变成为虚拟形式的图书馆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认识到链接是这一转换过程中的核心部分。许多图书馆都在创建以期刊为纽带的链接数据库,通过它可以存取到期刊的到刊情况、期刊的Web站点、甚至进一步地存取到期刊目次,期刊文摘,乃至期刊的文章全文。

2.4 提供数字内容创建和管理平台,实现数字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应用 除馆藏书目之外,图书馆还需面对类型众多、内容各异的数字资源。为了实现对这些图像、视频、及其它多媒体内容的管理,并将这些内容与传统的书目记录进行集成,图书馆自动化厂商在其自动化系统之上,开发和创建了新的数字内容管理平台。

以Innovative公司的MetaSource为例,Innovative公司的MetaSource包括了一套能够让图书馆有效管理数字资源的工具。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用以创建和存储媒体对象并实现版权管理的Millennium Media Management;用以从多个服务器上搜集XML记录的XML Harvester;以及用以创建XML元数据的MetadataBuilder。

2.5 以WebOPAC为中心,构筑信息门户 “信息门户”的概念正在改变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传统的OPAC仅提供一个图书馆的馆藏查询,或进一步提供一些外部的数字资源链接,在整个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处于不起眼的地位。然而随着Internet的发展,OPAC已从图书自动化系统的边缘产品成为了整个系统的核心。随着检索(Z39.50),馆际互借(ISO10160),流通(NSIP)标准的应用,互操作成为可能,许多图书馆自动化厂商已经将越来越多的服务内容建立在OPAC之上,构筑一个个图书馆的“信息门户”。

2.6 走上无线道路,支持移动计算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渗透,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接入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已经成为21世纪信息服务的重点,移动计算技术实现了这种服务方式。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也开始将移动计算运用到系统中,支持笔记本计算机、PDA(个人数字助理)、无线接入(WML,WAP,手机),Java设备、提款机、游戏机、传呼机等设备。无论是用户从移动电话,还是从掌上设备进行检索,服务器都能给予应答。系统可以检测到任何需要查询的客户,从基于个人电脑的桌面浏览器,到移动电话或无线手提设备,例如掌中宝、便携式PC设备等。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Millennium系统的AirPac,它能为无线信息设备,如移动电话、PDA等提供Web接入方案。

3 小结

科技的发展永无止境。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国外主要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厂商不断将这些相关技术纳入其产品体系,营造了许多新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功能和新的业务增长点。这些主要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代表了将来的发展方向。与国外这些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相比,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体系结构检索期刊
基于思维导图的化学知识体系结构构建
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理念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探究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实际案例谈如何利用外文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期刊审稿进度表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
认知无线网络中的重点技术和研究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