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鬼变脸

2009-11-03李兴春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9年10期
关键词:莫尔化装证词

李兴春

有个发明家发明了一张脸,又被一个绰号“鬼变脸”的骗子加小偷骗取了他的信任,偷走了这张脸。

发明家发明的这张脸不是一般的脸,它可以千变万化,变成任何人的脸。说直白点,发明家发明的是一种神奇的化装术,叫做“莫尔化装术”。据说借鉴了高深的“莫尔技术”,这种技术又是从“莫尔条纹”发展起来的。它才算是真正实现了武侠小说中描写的“易容术”。在脸上扑一层特制的“莫尔粉”。形成一层薄薄的透气的“莫尔膜”,就可以把人整个改头换面,变谁像谁。它将引起美容业的一场革命!

鬼变脸对美容没有兴趣,他想的是如何利用这种化装术犯罪作案。他一向善于伪装,有了这种技术,他鬼变脸才是名副其实的鬼变脸。

他向发明家虚心学习反复讨教。足足花了一年时间。才掌握了这项技术的要领。他因此也知道,几个世纪前法国的丝绸工人就发现:两块叠在一起的薄绸子在某种光照条件下可以呈现不同的纹路花样,后人称为莫尔条纹,这其实是一种由光线干涉产生的视觉效果。现代人将莫尔条纹的原理深入研究,不但制造出了颜色花纹图案能随时变化的“莫尔衣料”,还可以用来对激光全息图像编码加密,以及像发明家这样用来化装易容。发明家在发明莫尔化装术的同时也顺带发明了莫尔衣料,并用这种衣料做成了—套西装。

发明家曾经几次穿起这套西装,让鬼变脸亲眼看看莫尔衣料的效果。隔一段距离,从一个角度看去是一种颜色和花纹,从另一种角度看去又是另一种颜色和花纹。这种效果,正好说明了莫尔衣料和莫尔化装术都是出于相同的原理,令鬼变脸啧啧称奇。当时机成熟,他下手偷走发明家莫尔粉的时候。当然也忘不了把这套西装捎带上。

鬼变脸已经瞄上了一家大型机构,是可以大捞一票的盗窃目标,但唯一的不便是随时有可能被人看到他进入盗窃现场。现在学会了莫尔化装术。他就可以冒充成这家机构的内部人员,大摇大摆地进去作案又大摇大摆地出来,不会引人怀疑。要冒充的这个人他也早就选好了,是他的一个仇人。他打算一箭双雕,一石二鸟,既偷了东西,又栽赃嫁祸到这个仇人身上。作案那天他要化装成这个仇人的样子,让更多人看见他。莫尔化装术逼真的效果,一定会让他的仇人百口莫辩。

盗窃计划按他预想的顺利实施了。作案那天他至少让五名证人看到他进入了盗窃现场。他选择的又是大白天,光线充足,保证能让这五名证人把他伪装出来的相貌看得清清楚楚。

现在他得意地坐在家里,时刻关注着警方对这件案子的调查进程。他的仇人果然成了唯一的重大嫌疑人。法庭进行审理的时候,五个证人都提供了亲笔证词,证明他们在相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亲眼看到了他的仇人在案发时间进入案发现场。这是关键性的证据,而且铁证如山,只要这五份证词被法庭采信,他的仇人被定罪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证词一份份读完,就在法官准备采信这些证据的时候,他的仇人的律师突然要求公诉人把证词中目击者描述嫌疑人衣服颜色的段落再念一遍:

第一个证人的证词:

“我看到他穿了—件灰色的条纹西服……”

第二个证人的证词:

“他穿的是棕色的上衣,应该是西装……”

第三个证人的证词:

“他穿一套蓝色的西装……”

第四个证人的证词:“当时我看得很清楚,他穿一套西装,颜色是白色的……”

第五个证人的证词:

“他进去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他一身笔挺的西服,好像是淡黄色带格子花纹的……”

五个证人对嫌疑人的衣服颜色和花纹出现了五种说法,法庭上顿时一片哗然。尽管公诉人强调说任何人回忆这样的细节都可能有误,但法官还是连连摇头,说:“证人可以准确地记住嫌疑人的相貌,为什么对嫌疑人衣服却看得五花八门。就算我相信你说的,谁都有个眼花的时候,甚至某个人还可能有色盲,但总不至于五个人看同一套衣服的颜色花纹都不一样,而且差异这样大。他们又是在同一时间看到的,嫌疑人不可能在那一瞬间连续换五套衣服。法庭不能采用这样的证据。”

鬼变脸的仇人因证据不足,被当庭无罪释放了。鬼变脸也瘫倒在家里,过了一会儿自己抽了自己一个大嘴巴。他的衣物堆放杂乱,又一向不修边幅乱穿衣。他一下子记起了作案那天,他不注意随手抓来穿在身上的,正好是从发明家那里偷来的用莫尔衣料做的西服。

编辑/梁宇清

猜你喜欢

莫尔化装证词
骑笤帚疙瘩的小男巫
波比化装
谁是那个化装的接头者
动物狂欢节
火烧云
最奇葩重婚犯:25名妻子145个孩子
大侦探
加男子娶27妻生145子 却反对一夫多妻合法化
凶手是谁
莫尔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