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金使用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2009-10-30朱静茹

企业导报 2009年8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高等院校评价体系

朱静茹

【摘要】 研究构建了高等学校资金使用效果评价体系,为高校资金使用效果评价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促进高校资金使用效果的提高,使高校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 高等院校;资金使用效果;评价体系;社会效益

一、指标设计原则

(一)全面性

l.定量为主。高校资金使用效果评价要在立足财务目标和财务纪律的基础上,综合考察高校的财务实绩。评价指标应该全面概括高校资金运行的各个方面:(1)筹资能力,包括吸引资金投入能力、收入满足支出程度等;(2)运营绩效,包括生师比、生均事业支出、科研投入产出率等;(3)发展潜力,包括资产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等;(4)社会效益,包括毕业生数量、科研成果转化率、罚项支出等。

2.定性为辅。在充分考虑定量指标的基础上,从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角度,适当增加必要的定性指标。

(二)科学性

l.体系科学。设计我国高校资金使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反映出资金使用效果的规律性。在具体指标设定上,必须遵循以下观念:

(1)促使高校有评价的内在动力。指标体系的评价必须具有促使各类高校关注财务目标、重视财务实绩、遵守财务纪律的功能。

(2)数据客观易于搜集。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与现有的会计制度、统计制度相衔接,计算所依据的信息在现有核算资料中应该容易取得。

(3)指标设定科学合理。各指标之间,在涵盖的经济内容上不重复,在体系中要互相配合。

(4)计算和分析简便易行。指标计算要力求简单,指标的个数不能太多,指标的含义要准确。

2.标准明确。在实际管理中,由国家财政部门、高教管理部门、宏观管理部门等方面通力合作,设定各类财务评价指标的标准值,以便于各个高校在进行比较时,明确自身在国家整个高校体系中的地位。通过比较找出差距,使各个高校的财务工作在一系列的比较和分析之后能够产生压力和动力,通过评价结论指导日后工作,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指标体系设计

1.定量指标。在全面分析高校资金使用效果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的优秀研究成果,结合现行高校的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将指标设为两个级别。其中一级指标四个;在每个一级指标之下根据指标涵盖的内容,设五个二级指标。

2.定性指标。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品牌商誉,高校的科研规模、所处城市、国家的支持力度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如果仅考虑数量指标,则会使评价在不平等的状态之下进行,在评价时应考虑定性指标。高校资金使用效果评价体系(定性指标)(如表1所示)。

在财务分析和评价的研究中,有很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对于定量分析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其中关于权重计算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于定性分析采用德尔菲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运用正确方法,合理地计量和分析高校的财务成果。定量与定性并重,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说明高校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

三、两种主要评价方法

1.对定量指标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层次分析法。定量指标的评价值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加法”合成法)进行计算。在计算之前,需要对体系所涉及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指标体系中,每一个指标所占的地位是不同的,不能采用简单平均的方法计算综合数值。确定定量指标权重时,采用“层次分析法”。

线性加权综合法是应用线性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用指标值与相应的权重相乘,将乘积求和。线性加权法的优点是:适用于各评价指标间相互独立的情况,各个指标对综合评价水平的贡献彼此之间是没有影响的;线性加权综合法中权重系数的作用比较明显。

在确定权重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是将决策问题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问题。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1)通过对系统的深刻认识,确定该系统的总目标,弄清规划决策所涉及的范围,了解所要采取的措施方案和政策,明确实现目标的准则、策略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广泛地收集信息。

(2)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按目标的不同、实现功能的差异,将系统分为目标、准则、措施等几个等级层次。

(3)确定以上递阶结构中相邻层次元素间的相关程度。通过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确定对于上一层次的某个元素而言,本层次中与其相关元素的重要性排序—相对权值。

(4)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总排序,以确定递阶结构图中底层各个元素在总目标中的重要程度。

(5)根据分析计算结果,考虑相应的决策。

(6)层次分析法的整个过程体现了人的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断与综合。

这种方法易学易用,而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便于决策者之间彼此沟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被广泛地应用在经济管理规划、能源开发利用与资源分析、城市产业规划、人才预测、交通运输、水资源分析利用等方面。在对高校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时,对数据资料的评价将要用到线性加权综合法和层次分析法。

2.对定性指标采用德尔菲法。与定量指标相比,定性指标的评价更加需要专业知识和评价经验。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在评判时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经过多次打分,得出定性指标的优劣。通过不同级别人员对同一指标的评价,全方位地确定这些定性指标的实际情况。德尔菲法的一般工作程序如下:

(1)确定调查目的,拟订调查提纲。必须确定目标,拟订出要求专家回答问题的详细提纲,向专家提供有关背景材料,包括预测目的、期限、调查表填写方法及其它要求等说明。

(2)选择一批熟悉本问题的专家,一般至少为20人左右,包括理论和实践等各方面专家。

(3)以通信方式向各位选定专家发出调查表,征询意见。

(4)对返回的意见进行归纳综合、定量统计分析后再寄给有关专家,如此往复,经过三、四轮意见比较之后进行数据处理并得出综合结果。每一轮时间约7到10天,总共约一个月左右即可得到大致结果,时间过短专家很忙难于反馈,时一间过长则外界干扰因素增多,影响结果的客观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避免会议讨论时产生的害怕权威随声附和或固执己见,或因顾虑情面不愿与他人意见冲突等弊病;也可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收敛,参加者也易接受结论,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王冲,杨依莱.高等院校教育资本的合理运用.教育评论.2004(2):13-15

[2]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10,71~76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高等院校评价体系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好刊社会效益高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