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农村的衰落与农村教育的出路

2009-10-30

企业导报 2009年8期
关键词:衰落农村教育

李 玲

【摘要】 对当代中国农村衰落的现实状况做了整体的分析,包括其衰落的现实表现、衰落的原因及后果。在这样一个客观的背景之下,了解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农村教育的出路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农村;衰落;教育

一、引言

我国正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各方面都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向前进步,惟有农村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古典社区呈现出了衰落的趋势,这种衰落在现实社会中呈现出何种状态,导致千年农村渐趋衰落的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出现,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做一个深入的思考。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的日渐衰落,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即农村教育应该何去何从,它的出路应该在哪里。

二、当代中国农村衰落的现实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1.资金、技术短缺和人才匮乏。从古到今,我国农村一直被认为是封闭保守之地,再加上城市数目及发展水平一直做为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导致政府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更倾向于城市,发展城市,使农村在发展中缺少资金和技术,日益遭到排挤。农村产生的人才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流向了城市,即使有大批的人才愿意从城市进入农村,也会因为农村生存条件的艰苦和创业空间的狭窄,使他们无用武之地,这种局面使农村的发展丧失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诸多原因导致农村基本上不具备发展的条件,导致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衰落。

2.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当代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如道路、桥梁、通信等方面的不健全,导致农村的整体发展受损。任何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齐全配备,农村也不例外,由于农村本来就缺少人财物的支持,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难上加难,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反映出了农村的衰落。

3.农村的土地流失严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很多农村都不同程度的被城市所啃噬着,最明显的莫过于城市边缘的农村。农村的土地被征来用于建造城市楼房、工厂、扩展外环。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也是农村土地减少的过程;是失地人群增加的过程;是农村走向衰落的过程。

4.农村人员年龄结构断层,空巢、留守现象日益显著。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土地减少相对应的是,农村人口一直处于膨胀之势,由建国初期的4亿增加到现在的9亿,在过多的农业人口挤压下,土地的生产资料功能已经日趋退化,越来越成为农民的“活命田”。土地面积大幅度地减少,使农业的生产空间受到进一步压缩,从而更加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起飞。这就致使许多中青年农村劳动力离乡进城务工,寻找生活的出路,使得农村中空巢、留守现象日益普遍,农村缺乏年轻劳动力,农村更加走向衰落。

三、当代中国农村衰落的后果分析

1.出现了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村的日渐衰落导致大批农民离开家乡,进入城市找工作,具有农民和工人的双重身份,形成了现阶段中国社会最具特色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大多不具备科学文化素质,从事的多为体力劳动,并且报酬相当低的工作。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的发展,农村承载的农业劳动力有限,再加上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城市现代文明的呼唤,预示着进城寻找出路农民工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有别于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最大的社会群体。不依靠土地为生,从城市中获取生存的来源,却与农村有着亲属、土地和社会人际关系的联系;生活在城市,却处于城市社会中的边缘状态。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与农村的衰落直接相关,这一群体应该如何发展规划引人注意。

2.农村的衰落导致许多农村家庭年龄结构的断层。一个合理而健康的社会结构必须是老年、中青年和幼年的结合体,社区、家庭也是同样道理。然而在我国农村衰落的同时,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移,导致许多农村家庭也趋向衰落。一方面许多老年人被孤单的遗留于村子当中,缺少照顾与抚慰;另一方面大量儿童同样被遗留在农村当中,缺少关爱和教育。农村的发展不可能由老人和儿童来支撑,大量中青年劳动力的流失必然加重了农村衰落的进程。农村的衰落也必然导致中青年劳动力流向繁华的城市。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二者互相促进,使我国农村、农村家庭共同趋向衰落。

3.农村的衰落致使农村基础教育缓慢前进甚至停滞。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往往具有协调统一性,整体的发展会带动局部的发展,整体的衰落也会促使局部走向衰落。农村基础教育做为农村整体发展的一个部分,在农村这个整体走向没落的大背景之下,注定了农村的基础教育也会走下坡路。农村的落后与衰落,农村难以吸引办学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农村传统的保守观念“送孩子上学可以找到铁饭碗,如果孩子学习不行也不要花冤枉钱”。这些因素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在生源、师资等方面都存在困境,发展缓慢或处于停滞状态。

四、当代中国农村衰落背景下的农村教育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一)当代农村衰落背景下探讨农村教育的意义

当代我国,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农村的衰落,其中人才匮乏是农村衰落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致使农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才对于一个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相当重要。教育产生人才,可以说一个地区的衰落与这个地区的教育直接相关,要探讨农村衰落问题,必不可少的要讨论农村教育问题。

普遍意义上的教育有三种形式:社会团体或社区中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系统性的教育。在这里专门探讨适用于农村的教育,包括农村中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系统教育。农村教育对于农村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教育具有传授知识和技术,传播文化的功能;教育使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是实现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手段;筛选人才和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促进地区经济和事业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社会凝聚力,扩大整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农村教育意义重大,当代农村趋向衰落的背景下探讨农村教育可以对农村和教育现状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二)农村教育的现状及相关问题分析

首先,农村社区的社会教育,它是提高社区居民归属感和凝聚力的重要力量。由于农村自古就以群体形式居住,人们世代相识相知,在社区教育这一方面,农村社区有着天然的优势。农村人善良的秉性,使人们即使在不受教的情况下,也有着有着很强的集体意识和凝聚力。

其次,农村中的家庭教育,这部分构成了农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家庭教育的主角是由家长来承担的,家长的教导对孩子品质、素质及修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农村一直处于封闭落后的边缘,教育滞后、人才匮乏现象严重,导致大多数农村家长素质并不高,这样由他们影响和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在家庭教育上显出明显的不足与落后。我国农村大量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导致农村出现许多留守儿童,对这部分长期不和父母相处的孩子而言,在他们身上就更加展现出了家庭教育上的缺乏。农村家庭教育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难点所在。

再次,农村中的系统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部分,它们是农村教育的支柱和推动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而言,基本上是处于停滞、落后的状态。(1)农村基础教育的资金缺乏,相关财政支持不够;(2)农村的日渐衰落难以公开招聘优秀教师,造成农村基础教育本土化、封闭化、质量低;(3)农村家庭的贫困以及家长教育意识薄弱而功利意识很强,致使许多农村孩子中途辍学。

农村中的职业技能教育主要是针对农村中青年群体而言的,并且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大多就是由这部分人构成的,但他们大多都没有接受过相关技能教育。目前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大约16%的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大约83%的人只受过初中及初中以下教育,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比例仅有15%。本身教育程度不高,再加上缺少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造成许多劳动技能偏低的农民工越来越被挤压到日益狭小的就业市场中,使就业情况更加恶化。

五、当代中国农村衰落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出路探讨

1.以进修、培训等方式整体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素质。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学生必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所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一个教师的素质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如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道德水平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第二父母,还会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爱、帮助其道德修养的提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等。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可以提高农村基础办学的整体质量、提高其对村民的吸引力,还可以或多或少的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起到家长教育的作用。

2.要推动农村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经济的发展,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农村基础教育自觉不自觉地又回到了注重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农村基础教育存在很多误区,最明显的就是它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农村办学目标只有一个,无论是小学阶段、中学阶段的教学导向,还是社会、家庭的期待,都是希望学生能够考上大学。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单纯以学习文化课为主的“一条龙”的升学模式,忽视了毕业生的流向,必将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必须转变农村办学的观念,从政策上加以引导、规范,并加之以监督,使农村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迈进。

3.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仍然较少,尤其是农村的职业化教育方面,需要鼓励社会各地兴办各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并鼓励在不同教育主办者之间开展教育质量、教育条件、办学条件的竞争,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

对于农村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人而言,要对他们进行广泛,说明利弊,农民工就业空间的大小取决于其技能提高的程度,只有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择业竞争能力、就业适应能力、自主创业能力,才能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整体上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

六、结语

其实农村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仅靠以上分析是不够的,尤其是在当代农村衰落的背景下,农村教育就显得问题更多更加亟待解决。在我国现代化的背景下,农村走向衰落已成为既定的趋势,需要结合这一现象分析其深层内在原因、及后果,在这里探讨的农村教育问题仅是其中的重要后果之一,且分析也不够深入。对于农村衰落与农村教育出路这一话题,有待于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探讨、分析。

参考文献

[1]鲁宓,黄志伟.《停滞和衰落,农村不可逆转的宿命?》.亚太经济时报[J].2006 年7月20 日

[2]谭雪女.《农村基础教育出路何在》教书育人[J].2006(7)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67

[4]王少男.《期待农民工就业之路越走越宽》.中国劳动保障报[J].2009(3)

[5]王建彬.《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出路的探讨》.农村教育[J].2006(7)

猜你喜欢

衰落农村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英国“衰落”了吗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