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型制作课程的课题设计思路与探索

2009-10-30

企业导报 2009年8期

王 芳

【摘要】 通过不同形式的命题,训练学生在模型制作课程中对于设计环节中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在制作这一环节中对于形态的把握,最终形成系列过程的展示,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更大自由度的设计空间。

【关键词】 课题设计;模型制作课程;专业命题

一、我院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现状

模型制作课程是我院环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根据目前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来看,模型制作课等同于制作模型的实践课,这其中其实忽略了模型制作课中重要的设计环节,现在该课程的课题从命题到课程结束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景观模型与建筑室内空间模型的作品制作。学生在四周课时的时间内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购买老师指定的模型制作材料,然后去加工,“设计”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成了某个成品或者某张效果图实体的改头换面。再或者命题布置出来后,由学生拿出设计小样,然后交给模型公司去有偿制作。两种教学方式在我看来效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既没有理解课题设计原理,老师也没有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学生对所做模型所需的资料信息进行归纳、分析、评价这一过程是缺乏的,且学生在寻找作业资源时,对材料进行获取、筛选、交流的技能和判断也未能得到训练。

二、模型制作课程的课题设计重在“形式”

在针对模型制作课程进行课题设计时,应制定这样一个课程目标,那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分析、表现的过程中,得到设计训练的能力。并使设计意图在制作中得以充分体现,在制作中获得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最终让学生学会设计的方法。

模型设计的方法训练,除模拟具体形态、研究空间内在构成之外,其教学方式还可以通过知识点如:当代艺术的理念、关键词、构成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建筑艺术的形式规律与表现手法,贝尔关于“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康定斯基关于抽象艺术的理论,自然与艺术中的形态分析方法,比例与几何分析方法等等来设计一个系列课题,以此来构建学生对于专业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的学习结构。以信息采集、案例整理、设计过程笔记、技法制作等形式来构成最后的作业编排结构,使设计的过程完全展现,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就会注重过程的体验与尝试,把作业看成为一种分析资料和进行推敲的分析过程,不过分追求作业的完整性与唯美感。不去过于在意分数的高低,所完成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习作”,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成品”。

模型制作课程的课题在命题前应注重主题性、交叉性的课题构成方式,重视综合性、相关性的知识作为教学资源。一个课题可以是一件作业,也可以是一组作业。一个课题可以是规定性很明确的作业,也可以是由学生进行二次设计具有自由发挥空间的作业。其课题的构成应包括主题、资源、文本、图示、方法、程序、材质媒介和技法等要素,强调作业的系列性、研究性、探索性。以此来培养学生自觉的创新意识与求异求新的思维方式,形成一种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进而提高对趣味的鉴赏与个人风格的形成。

可以将景观模型与建筑室内空间模型制作这一命题抛开,代之以学生对某首音乐、某个文学故事、某个季节、某个人物的风格、某个城市的精神等等所产生的感受或体会来命题,让学生从中提取他最想表现的抽象力量,体现在模型设计中。比如,我们以北京印象、几米印象、秋天印象等为主题,来设计模型并选取材料进行制作,以此单纯的抽象概念来训练学生对形式因素敏锐的感受性与表现性。尽管学生可能会拿出多个设计样稿,指导老师也应该认真与学生进行理论、概念上的分析,推敲形式上的变化、色彩的情感表现,考虑各种材料的表现力、尺寸与比例、形态与体积,设想模型的整体效果等,针对设计意念与效果图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通过模型小样的制作,最终作出一致的定稿。

材料的选择当然也要具有强烈的个性表现力。模型制作前,应布置学生考察建筑材料市场、装饰材料市场,对于各种材料的应用范围、性能、规格、加工方法有最基本的了解。除此之外,一些废旧材料、工业生产边角料、日常生活用品等,只要是富有表现力,具有一定视觉效果,或在模型表现中有一定环保意义的材料都可以收集用来制作。另外,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新材料、新用途,在课程设计中也具有一定意义。

课题既要安排单项的平面、立体、空间、光影、材质形式要素练习,更要主张进行综合性的、主题性的、系列性的集合样式练习。课题内容的表现可以是从具象再现到抽象表现的演释,也可以是从正常形态到非常形态的推导,或者是从和谐结构到矛盾构成的变异,可以建立不同材料的模型小样,以此来考察各种材料的表现风格和力度。这样的课题(从不同的资源与题材入手),就要求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的概念以及材料的性质、作用、类型等知识,并将课程内容的原理、方法等知识要素转化为可实施的作业,使学生从多种角度剖析、认识艺术形式的多元化手法与无限的可能性,通过训练将思维转换为表现,使教学活动呈现为一种过程性、开放性、生成性的方式。

三、进行模型制作课程的课题设计意义

模型制作课应强化设计的过程与制作的环节,使其成为具有较大自由度的作业练习,训练学生把握多向性、多维性的形式要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即有知识的思辨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既强调抽象与形式,探寻艺术形式的纯粹美,又强调功能、材料、工艺与形式的统一。课题设计的目的在于强调课题对于专业知识、资源、媒介、技法的整合作用;强调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以“和谐”为目标的“多样统一”法则,释放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强调由此生成的个性化设计的趣味。

模型中要体现与表现的形式不以一般意义上的美作为终极目标,在模型制作课中要体现表达设计形式的愉悦,主张吸收现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表达样式与手法等,注重教育研究人员或团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模型制作课题提倡设计的实验性、概念性,强调设计的开放性、自由性、游戏性,强调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强调规定性与自选性的结合,使“模型制作”真正成为设计专业课。

参考文献

[1]聂光辉.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J].中国美术教育.2008(6):27~29

[2]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邬烈炎教授的课堂内容.学理与游戏

[3]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处.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设计艺术卷.2008

[4]陈美玉.研究型艺术教育人才的培育—记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学会年会(二)[J].中国美术教育.2008(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