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农机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2009-10-29贺孝全

绿色科技 2009年7期
关键词:农机管理问题思考对策

贺孝全

摘 要:农机管理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兴机富民为目的,加大新技术引进推广,努力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安全化运作之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农机管理部门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逐渐显现,已成为农机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本文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管理理念的转变和体制改革出发思考农机管理工作,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机管理;问题思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7-0071-02

1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作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如何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得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结构也向调优、调特的方向发展。因此,如何针对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我国的农机化事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牢固树立农机服务意识

农机管理部门必须改变思维定式,彻底从唯管理的圈子里跳出来,进行换位思考。农机部门作为行业的管理部门要在宏观上规划行业的发展,调控行业的发展方向、速度和产业结构,要增强为行业服务的职能。为农机生产和经销者提供需求信息,为农机使用者提供产品信息,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对农机使用者进行培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学会在产品标准制定、价格协调等方面的作用。

3改革农民管理体制

省、市、自治区级农机部门应尽量减少行政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县(市)级组建集农机试验、示范推广、培训、信息管理、农机产品销售、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农机具租赁和农机专业化作业等于一体的农机服务中心,可以由多种经济成分组成,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组建民间的农机金融机构。乡(镇)设少量的农机监理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农机田间作业的生产安全和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农机使用者协会承担农机作业市场、作业质量、收费价格和机农纠纷等的协调工作。

4创新农机管理方式和手段

(1)农机管理方式向间接化、法制化方向转变。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应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倾听企业听声、维护企业利益和服务企业需要的自律组织。

(2)农机产品的试验鉴定和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将由国家权威机构认定并授权的试验鉴定部门承担。

(3)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要把重点重新转移到农业机械的田间(包括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生产的安全管理与监督上来,其装备将主要对农机安全装置的可靠性及农机的技术状况进行检验。

(4)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将更多地采取试验示范的方法,按产业结构分类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农机推广的机制将更加灵活,在国家必要的资金扶持下走引进、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和销售服务一体化的道路。

5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5.1 有效解决农机与农艺脱节问题

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也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基本途径,特别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农机与农艺在小麦的联合收割、花生的收获以及传统耕作等方面结合的非常好。农业结构调整的规模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优化奇特,而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必须以实现机械化的生产来实现。也就是说,只有进行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才能够实现结构调整的高产高效。

5.2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从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来看,是以农机的高科技化为基础的,构建高档次的大棚,实行智能化生产,即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路子。笔者认为,我国要进一步发展设施农业也必须走国外的发展路子。其原因有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用土地越来越少,农民要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较大的效益,设施农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农民群众将会在主观上愿意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规模的扩大就必须要依赖于农机化。

我国有很好的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数量会越来越大,但国外对出口农产品所设置的技术壁垒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农产品的生产必须实行标准化,其不仅需要土肥、栽培等农艺技术的标准化,同样也需要操作方式的标准化。因此,也只有实现农业机械作业,才有可能在根本上实现操作的标准化。

随着我国制造业加工基地的打造,农村农用劳力会日趋紧张,要从事设施农业这种比较繁杂、精细的作业,必须借助于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率,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可以说,设施农业的高效益应是建立在农业机械合理运用的基础之上的,设施农机在我国必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5.3加强农业机械的适应性推广应用

我们在工作中应以“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开展农机的推广服务工作。

首先,在推广的机械种类上,要紧密结合我国的生产特点。一是要以大为主,以小为辅。二是向复式作业方向发展,突出表现在土地整备上,要能够实现一次完成翻耕、耙耱、镇压等多道工序。三是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如小麦联合收割机不仅能收获,还要具有秸秆粉碎等功能。四是要注重体现环境保护功能的农机化先进技术的应用。如免耕机械化技术的运用。

其次,在推广方式上,一是要加强政府推广部门的核心作用。二是要发展各类农机大户、农机服务公司和机具租赁以及其他农机服务组织,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先进农机技术的有效推广。三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趋完善,推进“农机户+养殖户+企业”的“3+1”农机服务组织模式,不仅能够拓展一条龙服务范围,促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而且更能加快“兴机、富民”两大工程的实施。四是要加强示范基地的示范教学作用。示范基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机技术的有效载体,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式效果非常明显。

第三,在农机具的经营方式上,提倡连锁经营的模式。以此规范我国的农机具经营市场,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5.4培训农机发展前沿人才

按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农业要着力向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方向发展。其中,农业的结构调整要向规模调大、标准调高、质量调优、产品调特、链条调长、市场调活的方向发展,着力培育支柱产业。这种发展规划为我们引进、运用、开发高科技产品和技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首先要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能够真正适应于农机化发展前沿的高级人才,以人才的高知化,造就农机发展的高新技术化。其次,依据我国实际合理引进一批适合我国发展需要的农机产品、农机技术。并依据实验——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加强推广与应用。第三,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农机发展新动向,以他们发展的新思路来拓展我们的视野,以期为农机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参考文献:

[1]刘灵鱼.浅述农机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 [J].当代农机,2007(2); 58~59.

[2]肖磊军.加强基层农机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J].山东农机化,2007(4):12.

[3]李骅,陈红星,陈鹏等.农机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J].农机化研究,2004(5):61~63.

猜你喜欢

农机管理问题思考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疑?分析?对策
浅析“平安农机通”的管理方法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新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人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