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消费方式下人的异化存在

2009-10-28田伟霞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消费

田伟霞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在消费方式方面出现了人的异化存在的现象,普遍表现在各个层次的消费群体中,这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就我国当前消费方式下人的异化存在现象,主要从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一起找出扬弃人的这种异化存在的路径。

关键词:消费 消费方式 人的异化存在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2-0065-02

一、消费方式和人的异化存在

马克思关于消费的论述是从其与生产的关系入手的,认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①生产直接是消费,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发展,产品得以产出,而且在这种生产行为中个人的能力也被支出、消耗,生产资料也被使用、消耗。消费直接是生产,“正如在自然界中元素和化学物质的消费是植物的生产一样”,②消费也是人本身的生产。在这种消费与生产合一和生产与消费合一的统一的基础上,马克思区分了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的不同:因此,个人消费的产物是消费者本身,生产消费的结果是与消费者不同的产品。③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在市场经济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大多数人的消费都有两种,既有生产消费又有个人消费。在本文中所论述的消费方式主要指人们的个人消费。消费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消费方式也是生活方式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消费方式又被称为消费生活方式,它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物质的、精神文化上的需要而消耗各种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消费意识、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俗等等。

“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论述了异化劳动的概念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异化存在,指出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的规定性即: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生命活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及人同人相异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中,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及他人作为与本身相敌对相异的存在物,使人处于异化的境地。与此相类似,在当前我国人的消费方式中也出现了人的异化现象。

二、当前消费方式下人的异化存在的表现

消费按其本来意义指的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使用、消耗生活资料的活动。但当前却存在着大量不以真正消费为目的的消费,这主要表现在其消费方式上。当前消费方式按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不同,总体上可分为三种:高层消费、中层消费和低层消费。

首先,高层消费方式下人的异化存在。高层消费方式指的是有较高消费能力、较高消费水平的消费群体进行的消费活动的方式。在这一层次的消费群体中出现了大量奢侈消费和挥霍消费的现象,这体现在吃、穿、住、用、行等各个方面。例如,在吃上,豪门宴大摆的现象已不新鲜,35万元一桌的菜也有人点;穿上,金缕玉衣常买,杰尼亚时装北京中心店——世界上最昂贵的服装店,中国的富人常去光顾。虽然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但却远远超出了与我国的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消费方式。但这些挥霍者们却丝毫未意识到他们的消费方式的危害,在他们那里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了生产自身的意义,成了一种符号,高消费只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它也表征着人对于消费的主体性的丧失。在这种挥霍和过度消费下存在的人们仅仅为消费而消费,这种消费仅仅是名义上的支配和占有,并不在于满足人的需要,而且消费主体在消费过程中也没有使得自身得到发展,消费者便在这种消费中处于一种异化的存在。

其次,中层消费方式下人的异化存在。在当今社会中处于中层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是比较多的,他们这些人是消费的中坚力量,也是商家面对的主要对象。在中国近几年中层消费群体中却出现了大量消费群体的异化现象。这主要体现在中层消费群体在高消费浪潮中不甘示弱、盲目攀比的消费上。以买房置家为例,中层消费群体越来越倾向于购置宽敞的大居室或复式楼房而不屑于购买适合其消费的中档商品房或二手房,更不会去租房。购置大单元房对于中层消费群体来说是远远超出其支付能力的,甚至也是多余的,他们大多是工薪阶层购买大单元只能通过按揭负债、分期付款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消费者长达十年,甚至是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来支付。从他们工作买房都还完房款这二三十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间,但他们却一直在为了房子而奋斗、赚钱,并忍受各方面的压力,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成了房子的“奴隶”。不单单在买房消费中是如此,在其它如私家车、高档家电等的消费方面,中层消费群体也同样表现出了其受消费之累的严重现象。在这种远远超过其支付能力的消费方式下,中层消费群体的大量休闲时间被这种消费剥夺,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消费主体的消费对象和消费活动越来越成为与消费主体敌对的存在,使消费者处于一种异化的地位。

再次,低层消费方式下人的异化存在。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而农村又是一个低层消费群体集中的地方,因此中国的低层消费者在消费者群体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农民收入也随之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广大偏远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其微薄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相比中始终处于劣势,而且在与发达地区的对比中更凸显出了明显的贫富差距。这造成了大量低层消费者的存在,以他们的收入水平根本无法走到消费热潮的台面上,在面对样式不断变更、价格不断攀升的消费品时,他们处于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而且消费习俗的变化,生活开支的增加,使他们在遇到子女升学、子女结婚及家人生病等大的消费开支时,就出现了不只是捉襟见肘,而是债台高筑的现象。并且低层消费群体受制于消费的现象不仅体现在现实基本的消费中,而且体现在其消费心理上,在他们与高层消费群体和中层消费群体的对比中他们的心理失落感更加严重了,消费对于他们成了一种负担和恐惧的对象,这也就造成了他们的异化存在。

三、当前消费方式下人的异化存在产生的原因

探讨当前消费方式下人的异化存在产生的原因与找出其解决途径走的是相同的路径,因此探讨当前消费方式下人的异化存在产生的原因与找出其解决途径是具有等价意义的,所以此处只探讨当前消费方式下人的异化存在产生的原因。

当前消费方式下人的异化存在得以产生的根源在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生产方式发展水平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生活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④。而且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对历史的继承与发展,因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⑤由此可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状况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既特殊又必然的社会阶段下生产方式的发展表现为生产力的不够发达,生产关系不够和谐,由此实行的市场经济政策也使这种形式的人的异化存在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按照马克思分析的人的形态历史发展的三阶段: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及“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⑥的阶段。可以看出我国正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上,商品经济居于统治地位,人们虽然已摆脱了人的依赖性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处于形式上的独立地位。但人的这种独立性是建立在对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之上的,人还不能摆脱对物的依赖。虽然我国的社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但仍是处于向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所以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必须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发展生产力,为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准备条件。在这种商品经济的特殊形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对物还具有很大的依赖型,在消费过程中出现人的异化现象也是难免的,出现这种人的异化存在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实现对异化的扬弃。马克思指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⑦因此只要抓住了当前消费方式下产生人的异化存在的根源,就能找到扬弃异化的途径,这便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

当前消费方式下人的异化存在得以产生还受到人们在消费方面的价值观念的影响。虽然人们的意识一直是社会的产物,是一定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是基于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产生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对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物质关系存在样式、社会发展态势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商品经济时代对物质利益的重视促使人们产生了对利益的过渡追求,形成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为代表的功利化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方式,造成了过渡消费、挥霍消费及与此相适应的盲目攀比跟风消费的现象。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消费观念也影响着当下的消费方式,如历史留传下来的对子女各方面的疼爱照顾上,使得上一代人背负着为下一代人的买房、结婚、生活等的消费开支必须支付的观念;使得每一代人都为下一代人的消费买单、受到下一代人消费的限制。这些消费观念上的不正常发展和传播,促使了大量不健康消费方式的存在,造成了人的异化存在的现象。因此要解决当前消费方式下人的异化存在的问题,合理引导人们树立适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消费观念是必不可少的。

注释:

①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第2卷.1972年版.第9页.

③同上.第181页.

④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第1卷.第80页.

⑤同上.第92页.

⑥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6卷(上).第104页.

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参考文献:

[1]万光侠.市场经济于人的存在方式.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猜你喜欢

消费
绿色消费
国内消费
设计是消费,也不是消费!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物价指数
新消费ABC
消费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