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2009-10-28蓝文兴胡余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24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体系利率

蓝文兴 胡余平

提要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金融界比较热门的话题。21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经历了一个从利率管制到市场化的体制变迁过程,提供了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系已初步建立,而原有利率管制模式的弊端日益凸现出来。资金市场价格的扭曲,不利于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违背了市场经济法则。本文分析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及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利率体制走向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利率;利率市场化;金融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通过央行直接控制人民币的利率。这为刚进入市场经济的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起到了稳定的作用,比如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所以对我国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利率管制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受管制的利率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求了。这时候,利率市场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不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金融体制改革的角度分析,利率市场化都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就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利率市场化概述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中央银行则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再贷款率及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等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使之间接地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机制。也就是说,利率市场化是指由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水平,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由市场自发选择;

3、同业拆借利率和短期国债利率应成为金融市场的导向性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发挥“指示器”作用;

4、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利率的权力。中央调控的过程如图1所示。(图1)

需要强调一下,利率市场化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或有关部门对利率的干预,只是其干预方式由直接变为间接。在这样的利率体系中,市场利率逐渐成为主体,货币管理部门可以采用政策金融工具来影响基准利率,通过基准利率来影响其他市场利率,再加上以及各种市场利率相互影响作用,最后对整个利率体系产生作用,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我国利率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利率体制基本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利率体制,属于管制型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的确定和调整均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拟订,由国务院最终决定或批准,各专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只享有很小范围和程度上的浮动权。1982年元月,国务院授予人民银行20%的浮动权限,利率水平确定后,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可在20%的范围内,自主地进行利率调整,而在此之外,银行主要是贯彻执行国务院的决定。同样,人民银行也下放某些贷款利率的一定浮动权限给下属专业银行和有关金融机构,如1983年7月,农业银行总行获得农业贷款利率20%的浮动权,1984年6月起,对信用社实行浮动利率制,信用社可在银行法定利率基础上,根据贷款项目、经济效益和偿还能力,参照市场利率进行上下浮动等。实际上,即使在浮动范围内的每笔贷款的具体利率也要经地、市人民银行审核批准。可见,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仍然是有计划的严格管制型的。

2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关于我国利率管制体制改革的要求,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提出来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已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0年已提出将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内容之一。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改革要在我国实现,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开始在农村信用联社进行浮动利率试点。

三、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当前管制型利率体制下,我国利率的基本决定权和管理权集中在中央银行,各大小银行和金融机构只有执行权和部分非常有限的浮动权。这种利率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已经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许多弊端。要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

(一)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控制的利率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推行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1、利率市场化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利率市场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发展与改革过程中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开发西部等我国诸多重大战略措施的实施要求信贷资金成为重要的力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进一步放开商品和服务价格,实现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资金价格却仍由中央银行确定。由于商品和资金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价格信号不一致、不协调,限制了市场对资金资源的配置作用,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决策,利率市场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2、利率市场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其中又是主要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作来实现的。一方面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进程不断加速,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日益更多地依赖于价值杠杆与市场机制;另一方面九十年代末期为扭转通货紧缩形势所采取的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要求有更灵活、更有效的货币政策及货币手段与之相配合,而现行体制下政府直接定价成本太高。因此,利率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

3、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首先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金融资本加入到国内竞争中来的趋势已不可避免,按照国际公认的共同市场规则运行已成为金融产业改革的迫切需要;其次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无疑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网络银行是银行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一项创新,它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由此带来服务的价格优势。如果不放开利率管制,银行自己没有定价权,中国未来网络银行的发展将缺乏发挥价格优势的制度基础。

根据我国对加入WTO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作出的具体承诺和开放时间表,“入世”后两年我国将对外资银行放开所有人民币公司业务、五年后放开所有人民币零售业务。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国外跨国银行拥有先进的现代管理水平和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必然会对我国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要尽快使金融业转轨,因此要求我们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二)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前提。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可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转变银行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可以提高储蓄率,可以促进资金的合理配置。因此,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金融效率和效益,是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前提。

1、转变银行经营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我国资金流通和运作的中心是银行,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对整个金融改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国银行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商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这就要求在银行体制改革方面合理界定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能和商业银行的企业化,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相应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银行经营机制转换方面强化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宏观调控和监管,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由行政管理向市场导向管理的转变,实现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行为、经营方式、经营结果的市场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对银行的特殊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例如,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由贷款限额管理转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对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贷原则的转变则要求银行把资金真正当作商品来经营,使资金运用更加符合价值规律,根据市场信息特别是市场利率变动信息,调节资金流向,从而最终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和自身利益。这就客观上要求利率市场化,使利率准确地反映资金的供求水平和供求结构,为银行经营提供真实信息。同时,利率市场化也使中央银行必须改变对商业银行的行政直接管理方式,商业银行必须摆脱对中央银行的过分依赖,直接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接受市场考核,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2、中国金融业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需要。现在国际金融业内,全能银行制度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多元化业务的发展和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国外大型跨国金融企业重组购并热潮不断,可见国际金融企业正走向巨型化、集团化和国际化,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格局将迟早被突破,商业银行在一定限度内参与保险业务,保险公司涉足证券业,以及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的相互渗透、相互合作会不断加强。因此,现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但可以为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创造条件,而且也为将来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资本市场工具,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大规模的购并重组创造了条件。

3、有利于货币资源的优化配置。资金作为社会生产要素之一,要做到生产的最优化,就要对资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固定利率管理体制下,资金分配具有计划性,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资金难以合理地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效益高的部门。利率市场化推进后,将不再会把资金配置给那些收益率低于市场均衡水平的企业,那些靠政府扶持或依靠行政力量获得贷款的企业将无法获得资金。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利率市场化以后资金获得更有效配置,整个社会的投资效率将上升。国有企业盲目投资的经营方式受到抑制;另一方面银行的风险意识加强,加强了对企业贷款审批的监管。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由于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必然会带动企业的投资效率和经营业绩的整体上升。而利率管理体制的改变,还可以使过去难以获得贷款的较差的一些企业或中小企业有可能得到资金的支持;利率市场化后,民营企业有可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总之,利率市场化对于优化货币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发展来说是有利的。

四、结论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的完善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是因为: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利率市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国有银行向商业化转轨;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建立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市场传导机制,使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利用利率变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利率市场化能够推进货币市场的发育和金融创新的活跃,同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使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信号具有更强的导向作用,进而抑制非正式金融活动,促进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利率市场化能够提高金融业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金融业迎接“入世”的挑战。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2.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澄迈县支行)

主要参考文献:

[1]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1988.

[3]刘义胜.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钱海啸.利率市场化理论及实践途径.浙江金融,2006.4.

[5]许崇正.论中国利率市场化.经济学动态,2007.1.

[6]崔晓丽.浅议利率市场化的作用及对策.河北金融,2008.6.

[7]王福功.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与应对措施.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9.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金融体系利率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为何会有负利率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