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危机与“三农”问题

2009-10-28徐守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24期
关键词:经济危机扩大内需政策建议

提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是不可能了,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而扩大内需的突破口在于“三农”,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不仅是当前反危机的需要,也是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城乡二元结构,把经济增长导入良性循环的根本需要。

关键词:经济危机;扩大内需;“三农”问题;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一、扩大内需是反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始于美国金融风暴蔓延到全球的经济危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投资拉动的,但投资必须以消费为出口,否则必然造成产能过剩,最终引发经济危机。过去投资因有繁荣的国际市场这个首要的大出口,所以才成为了较之内需更重要的拉动力,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国对中国产品的消费,但在全球经济危机下,再想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是不可能了。如果美国短期内经济能够复苏的话,似乎中国经济仍能按照原来的模式继续增长。也就是说,“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理论逻辑,但美国的经济危机是否探底还说不清楚,更遑论短期内复苏,重要的是我们当真能够依靠美国那种过度的泡沫消费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吗?要知道,这种消费方式连美国自身都难以持续,说到底这场危机就是美国泡沫消费不可持续引发的结果,这场危机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性,那就是中央提出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和“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二、扩大内需的突破口在于“三农”

在危机面前,中央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中央财政投资4万亿元,地方配套18万亿元进行“救市”。很明显,这巨额投资还没有跳出原来的增长模式,还是以投资拉动为主、以消费拉动为辅,短期效果不错,但无助于根本问题的解决。由于巨额资金主要是投向国企,除了产生低效益、不公平之外,在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作用下,还有可能产生新一轮产能过剩,总是绕不出原有旧模式的框框。这种撇开普通公民分享果实的增长模式,只能产生更大的不公平。要改变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真正落实中央提出的“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的方针,就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三农”。

农民是改革以来利益受损最大的群体,产生“三农”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有改革过程中把改革的成本有意无意地转嫁到“三农”身上的原因。“三农”问题的实质是以牺牲“三农”发展城市和工业,最终造成以牺牲环境和可持续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高增长速度。“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收入太低。改革开放以来,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一是外贸加工业,一是房地产业,这两个产业都跟三农有关。按主流的说法,中国人口多、劳动力便宜是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为此长期维持一个价格非常低廉的农民工队伍是必需的。我国的工人工资跟发达国家相比,按照目前的汇率算,大概只有他们的1/30~1/20,农民工工资每月500~1,000元。为招商引资,创造GDP,各地开发区风起云涌,他们征用农民的土地,尽可能地压低征地款,被征地农民超过4,000多万人,他们失去土地后多数还难以正规就业,面对诸多的社会风险,相当多的人成为弱势群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出口受到影响,增长率下降,为了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政府出台了房改政策,启动房地产业这个引擎,发展房地产业,这就需要大量农民工进入建筑业,同时需要大量圈占农民土地,通过低价征购农民土地,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获取巨额利益,房价越涨,获得利益就越大,越吸引大量资本进入这个行业,从而带动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行业发展,带动整个GDP不断增长,1亿多的农民虽已进城务工,但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为城市居民,不给他们城市居民的待遇。拿的是最低的工资,只是因为拿这么低的打工工资还是比留在农村种地的收入要好,许多地方因为大量壮劳力进城打工,留在农村的就只剩下老弱病残,农村显得益发破败。

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适时推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连续出台六次一号文件,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要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不仅是中国当前反危机的需要,也是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城乡二元结构,把经济增长导入良性循环的根本需要。

三、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一)扩大内需,迫切需要增加农民收入。据农业部测算,增加农业投入,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在直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有约40%转化为消费。农民消费每人增加1,000元,全国就能增加内需9,000亿元。但持续发展的金融危机对农民增收带来许多困难,中国经济的增长会放缓,农民工就业比较困难,新增就业机会难以增加甚至会减少,工资水平难以提高甚至会下降。大约2,000万农民工因这次经济危机冲击失业返乡。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可能比较困难,但如果各级政府有计划地把农民工组织起来把中央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交给他们,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去实施,应该是可行的,既保障了农民工的工作,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参加企业化管理的经验,这对他们以后留在农村创业肯定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支持涉农企业建在县级以下,政府给予土地使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一是可以就近服务农业农村建设;二是可以扩大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工的收入;三是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四是可以密切城乡联系,繁荣城乡经济,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三)着力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失业的农民工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暇参加学习培训,尤其是年轻的二代农民工。让他们返乡创业,不如免费为他们提供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来的实在。

(四)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由于受到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体制”影响,农民在教育、就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农村居民居住质量等的建设处于严重滞后状态,因此面临的任务也十分艰巨。目前,需要着力完善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期待的教育、医疗事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推进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支持积极探索和发展多种形式并存的农业保险制度。

(五)积极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推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就业管理制度改革,支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的发育。

(作者单位: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WTO报告:全球经济危机加剧使贸易保护成抬头趋势[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5.

[2]徐守安.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浅析[J].甘肃农业,2008.4.

猜你喜欢

经济危机扩大内需政策建议
扩大内需居2023年经济工作重要任务之首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解读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
积极落实扩大内需政策部署,不断开拓轨道交通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