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箐鸡的故乡

2009-10-28余未人

当代贵州 2009年17期
关键词:花苗芦笙花树

余未人

小花苗支系中。以跳花祭祀的习俗,在清朝光绪年间就已形成。跳花由“花树老人”主持,各寨的寨老称为“守花树老人”。这是一个有着浓郁历史感的苗族大节。

水城县南开乡新寨村偏坡寨是小花苗支系苗族人心中的圣地。山寨里120户苗人,深藏在一片青幽之中。山上是冠盖如云的香樟树,溪边水竹枝叶婆娑,林子里不时传来雀鸟的欢鸣。竺家老人说:“从前箐鸡一窝窝的,寨上人爱打;现在没有人打眚鸡了;一个山上能有几只箐鸡叫咕咕的,是好兆头呵。”

传说农历二月十五,是这支苗人在古代艰难的迁徙中突破敌人重重包围的纪念日。以跳花祭祀的习俗,在清朝光绪年间就已形成。跳花由“花树老人”主持,各寨的寨老称为“守花树老人”。这是一个有着浓郁历史感的苗族大节。

“花树老人”是在鼓社中传承的,并非以年岁长幼来择人。在小花苗支系中,竺兴荣是唯一的“花树老人”。他上任于12年前,当时他才32岁,正在外地表演蘆笙舞,得到接任的口信后急速赶回。那年正月十五,寨上为他举行了一个庄重的上任仪式。他砍了一棵水竹,带领100人的芦笙队在花场转了三圈,把花树立在花场中间,才算正式接任。

每年正月十五,竺兴荣就要开始物色花场上用的花树了。这里的苗人们认为,香樟树是“树王”。竺兴荣要在山上的一百多棵香樟树中,寻觅到一棵枝繁叶茂而又一个人能扛动的香樟树,还要一棵每个竹节一样长的竹子,为二月十五跳花场的“栽花树”仪式作准备。

“花树老人”掌握了花场上的专门用语,在跪拜祭祀花树的时候要用苗语琅琅念词:“天地神明,苗家儿女前来拜祭,希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祈求您赐福,我们世世代代不会忘记您的恩情。”念词之后,芦笙手们循着先辈的脚印三拜九叩,吹奏五首曲子拜祭“花树”、“花树老人”和“守花树老人”。

“跳花”开始了,这时各地芦笙手数百人展示“舞艺”。他们绕“花树”跳起轻快奔放的芦笙舞,人比人,花比花,整个花场一片沸腾。2009年农历二月十五,有17支队伍前来参加芦笙舞比赛。

芦笙是花场的一绝,讲究多多。吹大芦笙的是老人,吹中芦笙的是青年,参赛选手则吹小芦笙。朋友相遇吹《情谊曲》,在花场的比赛中吹《竞赛曲》,而音乐元素最丰富、情感最真切也最难吹奏的是《过寨曲》。会吹这一首《过寨曲》,就被芦笙手们认同为“自家人”了。

花场上有丰富多彩的苗族芦笙舞蹈,比如滚山珠、矮桩芦笙舞、箐鸡舞等。舞者边吹芦笙边跳,用传统的五管葫芦笙吹《竞赛曲》。吹芦笙要求音准、节奏准,舞蹈步态则要轻盈流畅,被称为“不踩断铺地麻秆”的功夫。箐鸡舞传统上是在家族内传承。竺兴荣10岁时,就和另外7位堂兄弟一起学跳了。箐鸡舞的动作难度很大,有滚地龙、蚯蚓滚沙、双飞燕、朝天灯、走四方、练兵、金鸡独立等,舞者腿上的“矮桩”功夫尤其了得。那几年的农闲时节和月圆之夜,他们8弟兄都专心学舞,才把箐鸡舞学成。舞者在姑娘们面前展示自己的聪明和优美风度,特别能赢得姑娘的青睐。箐鸡舞在花场上也是最精彩的“压底”舞蹈。

二月十五之夜,月华如水,篝火漫山。青年男女要进行最有情趣的“扯花背”。大家“喊歌”联络。姑娘们将自己刺绣的“花背”一层层地穿上,等待着后生来“扯”。这是一种绵绵情意的直接传递。

天亮前,受过祭拜的花树就被花树老人和守花树老人们护卫着抬到山洞里念咒语存放。美好的夜晚倏然而过,节日是永恒的,苗族同胞又憧憬着来年的花场。

猜你喜欢

花苗芦笙花树
岜沙芦笙节
一只来自春天的鸟
你好,芦笙
神秘谷
花树
小花苗
芦笙恋歌
根性文化的芦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