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申万胜: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2009-10-28

当代贵州 2009年17期
关键词:毕节书法母亲

喻 丹

历史上灿若星辰的书法名家中,将军不胜枚举,最负盛名的当数官至右将军的王羲之与领兵二十万横绝燕赵的颜真卿。新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之后的第一任主席。即是人称“红军一支笔”的舒同。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第五届主席团中,也有一位将军书法家,他就是来自贵州金沙的申万胜。

离乡赴戎

雪如席。

1968年冬,大雪纷飞,“桐油凌”给大地罩上了一层玻璃盖子。从大方到毕节的简易公路上,走来一个22岁的青年,头发眉毛裹着雪花。两天前他从金沙县禹谟镇出发,背着行囊,怀揣草鞋。夜宿晓行,艰难地走到了大方县境内,他的目的地是毕节县。

他是毕节一小的语文教师申万胜,已经被征入伍,刚回家通知了母亲。正准备到部队报到,谁知还未出家门就漫天飞雪。

“行路難,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他吟诵着《行路难》以自慰,往事却历历浮上心头:

5年前,申万胜参加高考,不小心将作文题目《当国际歌响起的时候》看成了《当国歌响起的时候》,作文跑题。一分未计,一向成绩优异的他与大学失之交臂。也就在这一年,毕节师范速成班招生,申万胜轻松入围,1年后被分配到毕节一小任教。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中万胜很快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没几年,“文革”爆发,停课闹革命,一切失去了秩序。

无序,无为,事业刚刚扬帆就偃旗患鼓,对于一个激情洋溢的生命来说,无疑于冰塞黄河、雪拥太行。

路在何方?年轻的申万胜陷入迷惘苦闷,

他是一个心有鸿鹄的人,

父亲亡故时他尚在襁褓,三十出头的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度日,板仓打米、推豆腐、做小买卖——申万胜自小亲历生活的种种不易,浸染了母亲的刚毅与坚强。

母亲是申万胜无限崇敬的人,无论世事如何艰难,母亲从未有过退缩抱怨。

他永远铭记5岁入塾的那一天,母亲将兄弟俩送到门口,语重心长:“要学好,吃得苦,能做事。”

尽管只能与哥哥打伙共用一本课本,尽管从家里到私塾长长的泥巴路走得稚嫩的脚板生疼,申万胜一直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

“要学好,吃得苦,能做事。”母亲的教诲是他精神上游源源不绝的雪山之水。虽然不能进入大学,但他的志气未曾泯灭。

他年轻的心里藏着一个空茫的志向,这个志向其实不甚明晰,但远不是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而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抱负。尽管“文革”后无事可为,他依旧每天读书、练字、锻炼身体,不曾荒废。

“訏谟定命,远犹辰告。”“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他读古人。悠然心会,心念笃定。

他积极争取着,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机会来了。昆明军区到毕节征兵,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顺利通过各种严格的审查。进入另一个宽广的世界,他坚信能开创一个长风破浪的未来。

部队给了他一周的时间,让他回家探望母亲,然后归队开拔。

当时他每月工资30元,还能常常回家看望母亲。而部队每月只有6元津贴,并将长此离乡。母亲能答应吗?

他穿着军装站在母亲的面前。出乎他的意料,一点迟疑之后,母亲痛快地同意了他的选择。

申万胜噙着泪水迈出家门,雨雪霏霏。走过手植的桃树,走过亲砌的院墙,走过与哥哥牵手上学的小路。

回首,母亲已成雪人。

正在他心绪翻滚之际,“嘎”——一辆吉普车在身后停下。

“小伙子,你去哪里?”

这是一辆毕节驻大方工作组的车辆,申万胜搭车回到毕节,翌日离开贵州奔赴昆明。

就这样他开始了一个游子的旅程,也开启了一名将军成长的阀门。

善对世事

文书、班长、干事……入伍27年之后的1995年。申万胜被授少将衔。

这一年他49岁,在某集团军副政委任上。

此前,他长期从事军队各个层面的文化组织领导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绩斐然。任成都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期间创办了《西南军事文学》:报告文学曾经获得解放军文艺奖;带领成都军区杂技团出访南美数国长达半年,归来收获散文集《南美散记》。

授衔之前,他先后担任过总政文工团政委、总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出版了书法作品《红楼梦诗词书法集》。

1999年,申万胜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这是全军独有的一所艺术院校,多学科多艺种,成高名望者云集,学子富天资潜质。

搞文化要有文化,管文化更要懂文化。

置身军队文化工作的制高点,他潜心研究军队艺术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写下洋洋万言的《沿着先进文化前进,积极推进军队文艺创新》。

他带领全院上下大刀阔斧抓改革、搞建设、促发展:将集字拼成的院名换成了江泽民主席的亲笔题字;院里耸立起办公大厦,长期散落的办公机构终于归置到一块;在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军艺”代表斩获丰厚;“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军艺”舞者独占鳌头;2000年美国国际肖像画大赛金奖,折桂者又来自“军艺”;2002年新春,维也纳金色大厅第一次迎来中国红星民乐团,带队的正是申万胜将军……

2000年。申万胜当选为全国书协副主席,作为军队书法的领军人物,为弘扬军队书法,他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办全军书展,编作品专辑,搞骨干培训,开办研讨会。几年间军队书法进步很快,堪与几个“书法大省”比肩。

“做人真,干事实,为官清”,这是申万胜2006年写下的卸任离职赠言。也是他从布衣到将军的人生体悟与真切写照。从一个基层连队的文书,成长为一位主管军队政治文化工作的将军,进入全军文化艺术界最高领导层;“事情是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只求问心无愧”、“老实人不吃亏”是他荡涤雕饰、善对世事的甘苦之谈,也是他在工作中践行不渝的信条。无论是普通一兵还是官至正军,与之过从者鲜见他涤暇蹈隙。

越是与他交游有年,拜识者越是深感其雍容宽厚。谦诚,勤善,豁达,是朋友与属下对他的评价。

中国书协理事曾来德总结,申万胜40年军旅贡献有三:对军队文艺建设的贡献,对军人人格培养的贡献,对军旅书法的贡献。

因此,申万胜的继任者、总政直属工作部部长、少将王森秦在“做人真,干事实,为官清”之后追续三字:学书精。

人书俱老

2009年7月24日,申万胜书法展在贵阳美术馆开幕,所展58件作品现场拍卖,所得50万元悉数赠予金沙一中,以资寒门学子。

这是继2007年11月“申万胜书法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后,首次移师京外。

此次贵阳书展分为三个板块:

“追习经典”是作者重温历代书法的意临之作,这是学书入门的必由之路。也是书家毕生穷修的功课;“遥契前贤”为作者对古贤名诗佳赋的二度创作,兼具笔墨与诗文的双重审美价值;“直抒胸臆”乃作者选书

自撰书文,明心见性。

“右军书法晚乃善,庾信文章老更成。”数十年苦读参悟,数十年临池不辍,经我化为古和古他为我的离合转化,锻造了申万胜独雅的书风:以重、拙、大见长,以浑厚为美。恢弘中流注着细腻,苍茫中蕴藏着神秘。韵致深长。

“气度雄强豪迈,神质朴拙率真”——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对申万胜书法的评价。

其书法造诣非一日之功。

书家申万胜的第一支笔是一根削尖的竹签,蘸了墨在草纸上写,时年5岁。

父亲生前喜书,留下不少遗作与字帖。母亲略通文墨,常谆谆教诲:“字是敲门砖。”

申萬胜8岁临柳公权《玄秘塔》。13岁临欧阳询《九成官》,15岁习王羲之行草,17岁临习颜真卿、赵孟頫。入伍后公务日重,无暇夜摹朝临,仍寸阴是竞,博览碑帖,心随墨走,情伴线游。

夜阑人静,卸下戎装,笔走龙蛇。那书写的舒畅与惬意,是乐趣,更是超乎物外、提纯心境的享受。“月斜池水静,风散墨花香。”申万胜自撰自书的草字联句,正是这一个个夜晚的素描。

申万胜坚持。身为书家,既要承载,也要创新。然而“自立门户”不仅是笔墨技巧的功夫,其源头是文化艺术修养与人生阅历。

是的。书法不仅是技法,更是历史与时代、事业与人生、人文与品德、艺术与修养的综合体现。书家的灵性、德望、学养,尽显其间,所谓“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只有拓宕洒落的人格,才能挥洒激越雄浑的笔墨。

书法伴随他迈跨一节一节的台阶。伴随他从金沙一清寒之家走出,靠自己德才与努力,取得今天的成就,成为当代社会获得大成就者的典范。

卸任之后,申万胜给自己布置了八个字的任务:读书。临帖,创作,交友。他应邀出任了毕节学院乌蒙画院名誉院长一职。以提升书画艺术水平发展、弘扬黔西北特色艺术的精粹为己任。

回乡办展、情报桑梓,是他最惦记的一件事。此番回乡办展,时间优裕,申万胜得以与故人携手叙阔,与老母箪食瓢饮,一解对钓游之地的梦萦魂牵。

漫步在41年前去乡赴戎的那条小路上,陆游诗句涌上心来:“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他正在执着登临。

猜你喜欢

毕节书法母亲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
诗书画苑
给母亲的信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补足区域交通短板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