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川区:争做黔北综合经济区的发动机

2009-10-28

当代贵州 2009年17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

洪 涛

在新一轮强区建设中,汇川区围绕遵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八大建设”目标任务,构筑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争做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争做黔北综合经济区的发动机。

2003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在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成立汇川区。2004年6月汇川区正式挂牌,成为我省第88个县级行政单位。

5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指导思路,坚持经济、社会、生态、人文四者融合统一,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争先发展中解放思想,在开拓进取中促进和谐,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跻身全省经济强县(市、区)行列。2008年,综合指标列全省26个经济强县的第11位。

在新一轮强区建设中,汇川区围绕遵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八大建设”目标任务,推进黔北综合经济区建设,着力构建200万人口大城市中心城区,继续走“工业强区、环境立区、开放兴区、特色活区”的路子,倾力打造“实力汇川、精品汇川、人文汇川、效率汇川、和谐汇川”,奋力推进现代化经济强区建设,力争到2010年,生产总值跨百亿大关,在全省经济强县建设综合排名中保位升位。

打造“实力汇川”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

按照“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活”的思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立足于“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示范型”的農业发展定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二是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都市型工业,培育壮大机电、卷烟、制药、食品、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切实落实扶优扶强政策,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和节能减排,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名牌战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力争在未来5至10年时间内,将汇川建设成为贵州省重要的特色食品加工基地和现代化机电产业基地。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遵义会议”品牌和长征文化,着力挖掘娄山关战斗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精心打海龙囤等造黔北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工业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城市旅游和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服务水平,形成旅游精品。加大高星级酒店、乡村旅馆建设力度,提高服务能力和接待水平。继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精心打造旅游线路。积极扶持现有专业市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性、专业性批发市场,加快物流中心和高速公路沿线各类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货物中转、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物流经营管理等现代物流业。大力促进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和企业入驻北海路,努力建设金融一条街。努力把汇川建设成为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优、综合实力强的中心城区。

打造“精品汇川”描绘城乡建设新面貌

认真贯彻市委提出的“南北充实、东扩西控、改造旧城、发展新区”的思路,构建以北部新城区为核心、集镇为支点、农民新村为结点的城镇网络体系,确保全区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努力将汇川打造成为全省宜居城区。有序有效推进高桥、新舟坝、天义厂三大棚户区和上海路片区改造工程,加快汇川大道片区整体开发,努力拓展城市空间,推动城市向北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体现特色,建设精品小城镇,形成集农民生活居住、农产品加工、商品集散为一体的小城镇经济带,增强中心集镇的集聚辐射功能。坚持以市场化手段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城市管理,积极构建“职责明确、管理有序、运作高效、服务完善”的城市管理体系,大力实施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和“数字城管”工程,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建立“属地管理、职责分明、高效服务”的社区管理体制,努力把汇川建设成为社会秩序好、服务功能全、人居环境佳的精品城区。

打造“人文汇川”促进社会事业新进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立多方投入的筹资体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努力实现“双高普九”目标。充分发挥教育资源集聚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积极规范民办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学前教育、老年教育,关心特殊教育,不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发展各类文化事业,提升文化品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文化资源,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利用好现有文体设施,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工作。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净化文化市场环境。积极发展社区文化、镇村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旅游文化和校园文化,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倡导健康文明、诚信守法、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的时代风尚。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素质。努力把汇川建设成为居民素质好、文化品位高、保障能力强的文明城区。

打造“效率汇川”彰显体制机制新活力

一是切实转变机关作风。着力解决个别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确保政令畅通,形成战斗合力。二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引导和规范中介机构、行业组织健康发展,切实把工作重点从行政管制、管理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三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合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营造出“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打造改革开放的亮丽窗口。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健全领导挂帮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恳谈会、政企银联席会议等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开放水平,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努力把汇川建设成为服务效率高、经济秩序好、投资环境优的开放城区。

打造“和谐汇川”推动民生事业新发展

一是破解劳动就业难题,逐步实现劳有所得。制定完善政策措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服务促进就业、技能提升推动就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再就业工作有序开展。二是破解看病难题,逐步实现病有所医。积极探索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机结合,创新救助方式,突出救助重点,提高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破解养老难题,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建立健全供养机制,财政、教育、卫生、国土、规划、农业、林业、宣传、群团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切实开展好供养工作。积极探索鼓励兴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立以社区为主的养老服务机制,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加大敬老院的建设管理力度,切实提高集中供养能力。四是破解住房难题,逐步实现住有所居。加快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做好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五是破解治安难题,实现居有所安。积极探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将工作重心由以打为主向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转变,经费保障由政府出资为主向多方出资转变,防范主体由公安机关单打独斗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防范措施由依靠人海战术向人防为主、技防支撑、物防补充转变,大力提高^民群众的安全感。六是破解信访难题,实现难有所解。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确保社会全面、动态、可持续的和谐稳定。努力把汇川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和谐城区。

汇川,汇纳百川、荟萃精华。作为遵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汇川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人才优势突出。我们将率先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率先加速工业化进程,率先壮大第三产业,构筑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争做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争做黔北综合经济区的发动机。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