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三地理课堂教学

2009-10-28张桂纯

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当堂高三课堂

张桂纯

高三地理已进入高考一轮复习阶段,这是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巩固性整理和升华性提炼精髓的高级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消化、整合学科知识的程度和运用能力的提升水平。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高三复习课,是每个地理教师很头疼的问题,如何组织教学,在复习方法、策略及内容多少上都要把握。本人执教高三地理教学以来,实施“五二一一式”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激活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复习决不能走原来的老路子,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出题,学生做,一考定高低。要注重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把知识掌握起来。第一步,用5分钟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演讲,明确演讲涉及与本部分有关的内容;第二步,用20分钟梳理编织知识网,漫游式串网,在漫游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错补漏,使学生完善知识,建立知识网络体系;第三步,用10分钟的时间,看图、填图、绘图,把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第四步,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训练,把这节课容易出错又容易把握的问题进行当堂练习,当堂反馈。一节课45分钟,学生时时处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不同的教学形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时体现,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课堂5分钟,让学生活起来

这一活动,首先教师提前明确复习内容及范围,学生课下完成。根据这节课复习的内容,可发动学生课下搜集本部分的相关知识,也可课下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针对这部分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也可提出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锻炼学生的搜集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复习“天体系统”这部分内容时,我班一同学一上课就走上讲台演讲“嫦蛾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及其相关问题,点明与之有关知识及其意义。这个学生对“嫦蛾一号”卫星发射的地点、时间、变轨、测控、探测等等,讲的头头是道,俨然一个记者,引起学生热烈的掌声,激起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又如在复习“气候及天气系统”这部分知识时,一个学生走上讲台讲述了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湖南、安徽、贵州、河南等省区遭受建国以来罕见的冰雪冻雨灾害天气并简单分析了冰冻灾害天气的特点、成因,虽然学生分析的不是十分详细准确,但这已经够了。这说明学生对当今热点问题的关注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

二、课堂20分钟,让学生学起来

这一环节是一堂课的主体,复习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完善学科知识网络体系的建立,注重学习思路与方法,这也是高三复习课的基本任务。

(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高三地理复习,由于时间紧、课时少、任务重,不少教师匆匆讲完课程,草草结束复习,早早进入训练,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出现知识体系不清楚,知识点混淆,因此在复习时首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梳理不同单元不同章节相关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地理分布等,指导学生了解知识的组成要素,探究其相互关系,并通过绘制图表,绘出结构式、关系式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如复习“地球运动”这部分知识时,引导学生应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即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辐射的关系,太阳直射点、地球运动与区时计算,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与月份节气、季节的关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与气候、洋流等的关系。

再如在“叙述一个地区采伐森林资源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一题时,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从对森林本身的直接影响开始,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出发,考虑其对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等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方面深入作答,有时学生在回答时可能“卡壳”,可能对知识的联想不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讨论,采取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在构建知识网络时,特别注意的是,重视概念原理规律的复习,因为概念是对规律的高度抽象、概括,字面上读懂的概念,对其包含的内在意义并不一定就清楚。首先要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然后研究概念的适用范围,最后联系实际,利用概念作出判断推理。比如“气旋”概念,首先分析它的本质属性:是在等压线闭合的低气压区,由水平方向空气旋转运动,垂直方向空气上升运动形成的立体空气漩涡,在闭合等压线形成的低气压区才会形成气旋。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本质分析,要注重使用范围,形成原因以及原理的多角度应用等方面。如:“世界洋流的分布”,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然后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是反气旋型的,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是气旋型的。只有这样还不行,还要注意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极环流,这样既掌握了一般规律,又能理解个别区域的差异,进而分析洋流对环境的影响,这样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规律,而且可以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前勾后连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在完成所有知识梳理工作后,可以通过提出相关的地理问题,让学生联想,从而达到完善知识网络的目的。如复习完“地球的运动”这部分时,提出“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在夏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而昼长却比南方长?”学生想到了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高度角及其纬度变化、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辐射与纬度的关系,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及差别等等。

总之,这一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导引者,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思维导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遇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指导。

三、课堂10分钟,让学生动起来

构建完知识网络,掌握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要求学生仔细读图看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学习地理最重要最有力的工具,在建立空间概念提高空间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读地图的习惯,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的地理区位都落实到地图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学会读图、看图、画图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如复习完“天气与气候”这部分内容,可以联想到“大气环流图”、“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以及“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等,把有关知识落实到图上。这样图文结合,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了复习效率,形成以图释文,以图析题的能力。

四、课堂10分钟,让学生练起来

从地理教学实际看,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各种练习实现的。如何安排学生高质量的练习,应该是每个高三地理教师值得重视的问题。这一环节中当堂的练习题或检测题,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以典型题和图为突破口,举一反三,把握解题思路;(2)突出题目的典型性,突出重点;(3)突出题目的针对性,针对高考考点;(4)注重题目的热点、焦点问题;(5)不出机械记忆、低水平重复性的题目,不出偏题、难题、怪题。最后通过练的过程,对当堂知识,当堂检测,当堂掌握,师生共同查缺补漏,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上好一堂高质量的高三复习课,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不管怎么上,都要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查缺补漏,扬长避短,妥善安排时间,突出重点,精练习题,弄清疑难,长于分析,善于应用,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猜你喜欢

当堂高三课堂
小学数学当堂训练的设计策略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欢乐的课堂
不怕死的留下
浅谈当堂反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高三·共鸣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