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基础教育下的“因材施教”

2009-10-28魏建用

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校

魏建用

下面看一个《让兔子奔跑》的故事:小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有人认为这是小兔子的弱点,于是,小兔子的父母和老师就强制它去学游泳。小兔子耗了大半生的时间也没学会。它不仅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现实生活中如果只注意改正一个人的缺点,而不重视发挥它的优点,只能造就一个平常或平庸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如社会和家长的“人才观念”,似乎是大学毕业生才是“人才”,于是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真正的现实是有超过50%的学生因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原因要步入社会,或上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等,这些学生的文化素质不可能上大学搞科学研究,而家长或教师还想按照培养大学生的模式进行施教,难怪学生学不好、学习压力大甚至于辍学或在社会上游荡。又如在评价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不管是评价学校或评价一个学生,唯一的标准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子。升学率成了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学校评价一个教师的标准也是终结性的评价——教学成绩。于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应试课程,只重视智育。教师不重视非应试课程,不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品格的培养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等。再如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有的教师在班级集体教学搞“齐步走”,既不管优秀生“吃不饱”,也不顾后进生“受不了”。有的教师热心于抓尖子,溺爱优秀生,而不顾大多数,对差生更是爱不起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俗话说做衣服要“量体裁衣”,种庄稼要“因地制宜”,育人要“因材施教”。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把孔子的教学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才能和专长,以形成每个学生的最佳素质结构,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我觉得应从下面三方面落实具体工作,去贯彻“因材施教”这一原则,才能真正体现课改的新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张扬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

一、社会、学校、家长要营造正确的“人才观”

树立基础教育正确的“人才观”,能影响学生自信、自强心态的形成,进而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推进,影响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具有正确的人才观,是提高基础教育实效的基础,对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人才”不等同于天才,那些“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是人才,那些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也是人才,特别是身体健康、思想品德人格健全、心理品质良好的学生也是合格的劳动者,也是人才。如上面的案例猫头鹰说:“小兔子是为奔跑而生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它发挥奔跑的特长。”有些学生他思维能力强学习好,那么我们就得让他上高一级学校去发展;有些学生他操作技能强,学什么像什么,那么就得让他去掌握一技之长;有些学生他不爱学习,思维能力又差,那么只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在社会有立足之地,那么他也是人才。只有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行行出状元”,才可能营造一个正确的人才观。“让兔子去奔跑、让乌龟去游泳”各得其所各取所需,都能有所发展,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能考上大学继续深造的学生应精益求精,使他成为高层次的人才;而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就把他培养成某一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才等等。如我们学校的初中部的培养目标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生源;还有培养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心理品质良好的合格的社会公民(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后者可能更为重要。

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综合素质为基”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是什么?学生是有着完整生命表现形态的发展中的人,具有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我们要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学不再重教知识,教育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它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生命活动。

又如柳斌同志在《三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所说,“转变教育思想应着重提出两方面:以德育人是大根本,因材施教乃总法则。”之所以把因材施教称为“总法则”,原因就在于它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被赋予全新的含义,成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尊重每一个国民的受教育的权利、有助于每一个国民发展个性和养成健全人格”的必须遵循的一条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不言而喻“因材施教”在今天的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标推行的大背景下,依然活力四射,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推动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因而基础教育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本出发点,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人人有才、人人可成材”的学生观是十分重要的。学校要努力创造必要的育人环境和条件,在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这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而教师相信学生能成才,才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才会在教育、教学上做出真正的投入,才会既面对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找到针对性强的措施,才会千方百计、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成人、成才。也只有教师具有“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学生观,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我们学校50%的学生学习跟不上,你不能期望所有学生都考上高中,以后考上大学,去搞研究,去科学探索,不现实也没有意义。但是3年以后,大部分要走向社会或上职业学校就读,因而要求我们的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培育适应于社会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即提高全民素质;一方面要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又要面向每个学生。在实施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不能只重点培养优秀生,放弃对“差生”的教育,失去教育的公正性。要求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有发展、有一技之长。

三、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

根据基础教育生源参差不齐、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实际,要求所有学生都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成才是不实际的,也是不必要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千差万别,学生毕业后都面临择业和就业,初中教育不应苛求每个学生都成全才,应鼓励学生在基本素质合格的基础上量体裁衣,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形成自己的专长和特色。在上述案例中谈到:在生活中似乎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定律,让人们努力改正弱点。父母和家长往往关注的也是孩子的缺点,而不是他们所真正擅长的方面。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集中力量解决劣势问题,而不是去发现优势。因而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借鉴孔子的做法:(1)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发挥学生的长处,例如在一个班级中,他们的智力、能力、知识程度都有差异,他们的动机、兴趣、努力程度,学习习惯和方法也各不相同。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调整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也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才能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如分层教学法。每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在一起学习,虽然学的是同一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智力上的差异和其他原因等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各种不同情况,既要有共同的要求,又要区别对待。所谓共同要求,就是你是几年级的学生就要把几年级最基本的内容学会,所谓区别对待,就是要引导学习好的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经过辅导,学会本年级的基本内容。这样,学习好的同学有学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奔头,课堂里才能人人有劲头。分层教学模式,既强调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满足了学生个性的差异要求,充分发挥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过程在育人上的作用。第二种教学方法是“先教后学”:教师布置预习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要求自学,自己解决问题,探索知识,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讨论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学习讨论,让学生体会知识形成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等。

“因材施教”渗透着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重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把统一要求与培养特长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教育对人的完整性建构,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关怀人的生命成长。由此可见,因材施教,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今天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意义,都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确认。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等全新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并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张岩.浅论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

[2]徐海元.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两种不同教学原则.

[3]赵月望.论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校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学校推介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