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有效性例谈

2009-10-28刘凤莲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锐角度数内角

刘凤莲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回顾十几年的执教经历,这里我以一节数学课《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谈谈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课前预设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二者的辩证统一。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又要加强教学设计这个“预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老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为课堂的有效开展做好了铺垫。

二、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教师在讲授新课中应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在新授部分,我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三、分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不同的孩子要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要有不同的发展。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效,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1. 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

2. 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兴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锐角度数内角
《平行四边形》拓展精练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友谊
三角形分割问题
锐角寻亲记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一群人的狂欢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画角数角收获大
最大的锐角是多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