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兴趣——语文教学的双赢策略

2009-10-28洪艳梅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双赢课本策略

洪艳梅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最活跃状态下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是一个教、学的双赢策略。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忽略了其主体作用和本身存在巨大的潜能、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我们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他们要学的东西却是无限的,这一点在如今这知识爆炸的时代表现尤为明显。

那么,我们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伊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之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这些事实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学科人文特性的要求,是学生面向未来的需要。

举世共知,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不竭的动力源泉。爱因斯坦中学成绩并不好,甚至连许多测验都不及格,是他的母亲教他把问题变成一种游戏,使他对各种知识产生极大兴趣,并在此推动下不断探索,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仅受了三个月的正式教育,是他母亲的引导和他自己对一些不解之谜的浓厚兴趣吸引他坚持不懈探索,最后成就了1093项发明。两位伟人的事迹说明,兴趣能提供不竭的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我们要完成语文科的人文性教学任务,必须依靠激发兴趣这一策略。

语文不仅是人文教育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智慧关系到一个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未来的时代将是人们终身学习的时代,知识量的不断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去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因此,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能面向未来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教育他们生活在未来,那么也许明天他们将生活在过去。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能完成自我教育的任务,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需要传授方法,把课本当学习的范例,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即让他们把课本作为学习的引擎,举一反三,而不是把课本当成学习的终极目的。我在给学生讲象形字时,曾用篆书把“瓜”和“爪”两字板书黑板,没想到这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以后同学中再没有搞混这两字的现象,而且还会用汉字间的微小区别来区分记忆汉字。一个小小的激趣策略,竟起了如此大的作用,让我再次体会到激发兴趣的魅力所在。它给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了方法和不尽的动力。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光明的教育前景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猜你喜欢

双赢课本策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Passage Four
“双赢”之路在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