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对话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2009-10-28王文静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程交流

王文静

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对话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课堂对话不同于漫无目的的闲谈,它是教师和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生成“文本”和创造“意义”的过程。课堂对话的目的在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各自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互动和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辩,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对话”意味着师生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沟通。因此,“对话”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然而审视我们的课堂对话,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虚假或者说是没有实在意义的交流、互动,这样的“对话”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当前语文课堂对话中存在的问题

1. 老师放手,学生自由

新课程提倡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充分的探究、体验、争辩、发现,生成新知,完成知识的意义构建、智力的有效发展。然而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有的老师怕招来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名”,干脆采取“失语”或“失声”;任由学生就一些简单的思维力度不大的问题“踊跃发言”、“积极对话”,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地大加表扬,而不向纵深引导。表面上看整个课堂是热热闹闹,而事实上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真正展开。在这样的课堂上,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老师放弃了自己应有的职能,使整个对话变成无所作为的“假对话”、“伪对话”。

2. 课堂成为少数学生表演的舞台

新课程的课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关注差异,保障学生对课程的享用、参与和评价的权力。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的课堂已经变成了少数尖子生表演的舞台,他们垄断了对话权,课堂上频频发言,而其他学生几乎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这种体现个别忽视多数的对话也不是真正的对话。

二、语文课堂对话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1. 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

对话是对话双方毫无顾忌地说出对问题的看法以及所持的观点。如果学生处于被动的情境中,就不可能也不敢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教师还要设置适宜的对话情境,在群体中酝酿和形成一种安全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讨论。对话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要善于发现学生言说中有价值的部分,给以激励,促进思考。不管学生的感受是多是少,是深刻是肤浅,还是很“怪异”,教师都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说出来,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言说的自信和勇气,另一方面,可以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的习惯。

2. 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

对话总要围绕一定的话题展开。话题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对话的展开、质量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选择最佳突破口,精心设计话题。对话话题的选择与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话题,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可以抓住疑难点设置话题,引用拓展的知识和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还可以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矛盾引出对话话题,激起学生的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真诚地倾听学生表达

相对学生来说,教师的阅历、专业知识更加丰富,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某些见解比教师更为高明、精彩也并非绝不可能。尤其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信息摄取量、更新速度不逊于教师,学生的所懂所知并不比教师少。因此,教师要以谦逊开放的态度来倾听学生的对话。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与“我”讨论共同话题的对话中的“你”,使学生体验到人格平等,体验到尊重和信任,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信息的补充和丰富,是一种积累和“成长”。

4. 加强教师与自身的对话

教师与自身的对话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对话,相当于“自省”,是指教师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回味、认识和探究。从本质上看,教师自我对话就是对自我的反思性理解,对自己过去所积淀的经验、历史、思想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究。教师自我对话可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并在自身经验、吸收他人经验和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反思是教师自我对话的基础和途径。反思就是以教师自我存在为对象,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课堂对话中,教师的自我对话常常表现为:我这样讲学生能理解吗,我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我是否尊重了学生,等等。教师在不断自我对话中,观察自己,认识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总之,课堂对话需要师生彼此真诚、平等、相互尊重和信任,真诚接纳,相互分享,无拘无束地交流、真诚理解和心灵沟通。正如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里所说的:“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新课程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