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四谈

2009-10-28俞宗海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治学不良习惯点滴

俞宗海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轻松快捷地学习知识。反之,如果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优良学风

努力培养优良学风。1. 把学生的立足点放在自身努力上。无论情况如何复杂,都要毫不动摇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片面强调外部环境对学风的影响而坐等外部条件的改善。2. 从浅层入手,重视那些看似不难而做起来并不容易的表层问题,从细微处做起,才能成功。3.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的具体情况,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逐步提出要求,使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逐步、持续稳定地发展。4.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风。教风蕴含着教师的品格与情操,教师的谈吐举止、治学处世,无不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养成互尊互学,精心育人,严紧治学的师风。

二、树立学习榜样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并善于模仿的特点,树立好的典型,启发学生的自觉,引导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长逐渐产生强烈的自我教育的要求,从而为学生养成好习惯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1. 树立的典型特点要突出、鲜明,具有一定的先进性。2. 引导学生去学习榜样的本质特点,使学生的模仿指向正确方向。3. 给学生以模仿的奖赏。只要学生通过模仿得到“不错”的满足感,“模仿”便取得成功。因此,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且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使之得以加强。4.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不可忽视的人格力量,学生往往“广德而师之”。教师应在治学、为人、思想、作风诸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以自身的知识、思想和习惯通过各种行为来影响学生。

三、营造良好氛围

习惯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一个学生所处的环境对其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对于生活在班集体中的学生来说,班级的环境和气愤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要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物资和精神手段,创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1. 重视班级刚刚成立这段宝贵时机。班级刚刚成立,班级的气氛还在酝酿阶段,这时教师若刻意加以教育,对创造良好气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 加强学习目的教育,不断提出奋斗目标。3. 重视制度管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出班级的各项制度,把学生的行为规范在适度的范围内。并在执行中,确立制度的权威性。4. 通过批评、表扬等手段引导正确的班级舆论。教师要刻意关注班级的舆论倾向,恰当地运用表扬、批评等手段,把班级的舆论导向正确轨道。

四、矫正不良习惯

习惯具有两重性,不是所有的习惯都值得肯定。对于学生来说,不良的学习习惯可以事倍功半,要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就是要使学生不再重复那些行为和动作,使原来的习惯系统逐渐消失。具体做法是:1. 启发学生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促使学生下决心改掉不良习惯,学生明确了坏习惯的危害性,从心理上产生改掉它的愿望,是纠正不良习惯的内因基础。2. 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落实具体措施。坏习惯是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如果这种“环境”不改变,相应的习惯也很难改正。例如班级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很大,学生每天都要做到很晚,因此,学生就很少先复习后做作业,也就没有时间预习第二天的课程。要想帮助学生改掉不复习,不预习的坏习惯,首先要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使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复习和预习。3. 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要抓住时机适当给予批评,对学生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4. 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习惯是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改变旧习惯也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可能,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从点滴抓起,由点到面,以达到彻底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目的。

猜你喜欢

治学不良习惯点滴
《珍惜点滴》
施明敬
给大树打“点滴”
分期付款
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中改善学生不良习惯的行为研究
喵夭家的环保点滴
听妈妈讲故事
KW俱乐部
如何改变生活中的坏习惯
治学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