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创造开放的美术学习空间

2009-10-28范宗慧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美术交流儿童

范宗慧

现代的学校美术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解放课堂,解放思想,让学生在自由、和谐、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美术创作,使儿童受到自然的、情感的、艺术的、综合的艺术形象教育。

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主要表现在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头脑开放的创造性人才。

首先,美术活动课程应该结合周围的生活环境,全方位优化课程的整体结构。

美术活动课程应与学校、家庭、社会构成统一整体,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让学生感受人文精神带来的艺术美,从中获取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从而使儿童受到自然的、情感的、艺术的、综合的艺术形象教育。

1. 感受自然美。用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唤起学生潜在的“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的需求,使之自由自在地表露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比如,在教学《有趣的拓印》时,我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物体的质感,观察它们的肌理变化;引导学生欣赏这些物体的肌理变化所产生的美感体验,据此展开联想,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以此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情操。

2. 美术源于生活。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凝聚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大到建筑物小到包装盒都体现了人们的审美创造水平。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把美术馆、博览会、商店、街道、民俗活动等场所,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通过参观、欣赏、体验等途径,使学生勤于学、善于学、乐于学,唤起学生乐此不疲,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启发,产生灵感,锻炼他们的耐力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他们从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反应中得到深刻的社会教育,为将来怎样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产生莫大的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塑造美好心灵,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

3. 以知、情、意、技为基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从中感悟生活的乐趣,提高全面素质。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及生理的特点,从儿童兴趣出发,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出学生身上潜在的美术本能。我利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国家重大事件及元旦节、儿童节、植树节、国庆节等,带领学生对学校的“文化墙”进行主题绘画。在这里,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与学习,在一起讨论、评价而且不受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地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取舍有利于他们创造潜能启发的部分。作为教师,我们还应作好素材积累。

其次,在美术活动中为儿童营造自由、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儿童对美术学习活动充满兴趣和渴望,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需要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和行为,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民主的教学作风去组织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过多的行为规范和指责,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针对这一点,我改进了教学方法,打破旧的教学常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提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相互学习,营造宽松、和谐的创作空间;2. 让音乐走进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控制和调节注意力,使之成为儿童学习的内在动力;3. 针对儿童的兴趣和心理特征,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自己寻求问题答案,并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4. 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开展小组评比活动,充分调动他们进行绘画或制作的积极性,这样小组内很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好作风,也给了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5. 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交流。由于脱离了特定的教学时间、空间,学生心情轻松,能较客观地显露自己的观点及感受,所以每次的交流都能收集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为双边教学提供更多更好的依椐。

总之,构建开放的美术课堂,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让他们自由去寻觅,去捕捉。让我们勇于发掘学生思维的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猜你喜欢

美术交流儿童
如此交流,太暖!
美术篇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六·一”——我们过年啦!
台湾当代美术
“交流”等5幅